省錢能讓我們擁有安全感,但過度節省可能會壓抑我們的慾望,讓生活失去色彩。適度的花錢是對努力的犒賞,它並不會讓你變窮,反而能擁有更多滿足感與幸福感。
我是一個很喜歡存錢的人,可能是因為基因作祟,也有可能是不想要變窮,所以我從以前就喜歡看存款數字上升的感覺,每次看到數字往上提升我就覺得很有安全感,但也因為這樣,我在花錢的時候有很強烈的罪惡感,甚至會感覺到痛,所以我在花費的部分一直以來都掌握得非常精準,想要的消費幾乎都降到最低,也因此我的儲蓄率一直都非常的高。
25歲以前,我都說自己的存錢方式是「暴力存錢法」,賺多存多、賺少也盡量把能存的都存下來,但你問我存下來的錢要做什麼,我其實不知道,單純就是想要讓自己有安全感。我從18歲拿到人生第一筆零用錢,就開始學會限制自己的花費,當時每天最多只能花150元,因為我想要在心中制定一把尺,拿來衡量每一次的花費,可以讓自己在花錢的時候多痛一些或者更制約一點。
這個習慣一直維持了好幾年,身邊有些人都會覺得我為什麼要這麼省、對自己那麼「摳」,但老實說,我一點都沒有覺得自己的生活不好,反而已經習慣了,所以我一直都覺得這樣的花錢模式會跟隨著我一輩子。但生命總是如此,喜歡在你覺得一件事情不會改變的時候,給你一記當頭棒喝。
28歲那年,我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病,但也因為這場病改變了我的花錢模式。當時,我在短短2、3天內,喉嚨痛如被利刃狠割,每次吞嚥都猶如烈焰般燒灼,接著連續幾日的高燒,伴隨口腔內部腫脹發炎,我幾乎無法進食,因為口腔發炎嘴巴完全打不開,即使真的吃了東西也幾乎無法咀嚼,身上的痛楚讓我體會到原來「正常」的活著是一件如此奢侈的事情。
而在突然生病的幾天後,我又爆發腮腺炎,整個臉腫得跟豬頭一樣,真的是幾乎「改頭換面」。回想起來也很佩服自己,當時我還是在臉消腫一點後上工拍了影片,因為我覺得唯有忙碌的時候,才可以稍微忘卻自己身體的不舒服。
這場病我花了將近1個月的時間才完全康復,最嚴重的第一週,好幾天我幾乎無法離開床,躺在床上的時候,我以前覺得無所謂、覺得以後還有機會再買、再吃、再體驗的過往,就好像一顆顆未發芽的種子,瞬間以驚人的速度發芽、成長到令我難以不去重視。
過往我一直覺得沒有對自己不好,但我其實一直都默默地在壓抑自己的慾望,過往我即使到UNIQLO買衣服,只要看到沒特價,我就告訴自己特價的時候再買,但真的等到特價的時候,我就會再告訴自己,等它有更多折扣的時候再買,久而久之我就乾脆不買衣服了,很多時候原來不是因為自己不想買,而是自己扼殺了想要的慾望。
我開始覺得,原來花錢與省錢一樣是需要學習的,只是過往我一直學習如何省錢,把花錢當成是罪惡之源,但這場病讓我意識到,學會花錢反而可以讓自己更開心,畢竟「花得掉的是資產,花不完的是遺產」,我現在的消費模式調整成,只要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當我判斷這東西我真的需要時,我就會盡量讓自己購買,學習減少花錢的罪惡感,享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
除此之外,我也開始學會帶著我的父母一起出國,累積屬於彼此的記憶股息,除了花錢買東西,買回憶與買體驗也是我現在積極想要嘗試的。
很慶幸我安全挺過了疾病,也感覺那場病讓我學習成長,我想未來一定還會有很多不一樣的人生轉折,但我希望在每個時刻都可以用更輕鬆、更舒服的方式去面對「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