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他人眼光存錢!跳脫數字焦慮 找回你的理想生活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在這個充滿數字的時代,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拿自己的存款、收入與別人比較,然而盲目追隨他人的成功標準並不會讓自己更快樂,你該關注的,是你賺的錢足夠支撐你的理想生活嗎?

 

很多人的理財都是從「數字」開始的,30歲存到100萬元、40歲存到1,000萬元、50歲財務獨立等等,這些目標乍看會覺得激勵人心,甚至會開始佩服能達到這些目標的人,但也常常讓人不禁捫心自問,「他們在跟我一樣的年歲就擁有這些成就,我到底在幹嘛?」甚至是替自己貼上了「不成功」的標籤。但我想問你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你真的想要這樣的人生嗎?

拜現代科技所賜,我們活在一個處處都是數字的世界,打開新聞會看到「存款多少才夠」、「月薪要超過多少才算是中產階級」;打開社群媒體,大家都在告訴你他的投資擁有多少投報率、年領多少股利、幾歲財務自由……

我們知道不要比較,但是生活中充斥著這些內容,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賺得太少、存得不夠快,或是選錯投資標的……常常因為這些下意識的比較,讓自己陷入自卑的循環中。但我們要知道,理財真正的重點並不是「幾歲要存到多少錢」,而是這些錢能不能支撐你想要過的生活。

 

財務成功不等於人生成功 賺更多錢未必會更快樂

A君在40歲的時候存到3,000萬元,但是每天工作12到14小時,忙到沒時間陪伴家人也無暇享受人生;B君到了50歲還在存錢,帳戶裡並沒有太多的資產,但每天都過得很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A君與B君的生活,你認為哪一個比較好?答案是: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的目標是買房,存到一筆頭期款,能夠住在自己喜歡的地方,那麼這筆錢對你來說就是有價值的;如果你的目標是自由,能夠去任何地方生活、做想做的事情,那錢只是讓你達成這個狀態的「工具」,它並不是唯一的標準。

所以永遠都要問自己,「我想要過的是怎樣的人生」、「怎樣的生活可以讓我更快樂」、「錢對我來說的價值是什麼」?這些想法會隨著年紀、經歷而有所不同,但只要你有思考,就不會被數字綁架。

大學剛畢業時,我常常問自己,一定要賺很多錢嗎?我不能一輩子在咖啡廳打工,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嗎?當時我給自己的座右銘是「不求大鳴大放,只求安好」,即使後來開始接觸理財,收入也慢慢增加,但這個想法一直在我心中不曾消失,因為你要知道一件事—人的本性是貪婪的,追求永遠沒有盡頭。

或許在理財初期,你會認為存到100萬元就好,但等到你存到100萬元,你會追求500萬元,而在達到目標時你會追求更多,但在這追求的過程中,你會失去很多東西,失去自己的時間、失去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不妨停下來問自己:「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再設定理財目標

我很喜歡一首美國短詩,裡面說道:「永遠要記得,你沒有落後、你沒有領先,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一切都會準時」,我對這首詩的解讀是,只要你把當下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機會自然會朝向你靠近。

所以要記得,當你感到沮喪,覺得自己輸別人的時候,希望你能想起這句話,你不是輸在存款金額,而是輸在「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有一段時間只會暴力存錢,但是我不知道這筆錢到底要用來做什麼,所以即使存款慢慢上升、讓我有安全感,但我不見得快樂。

所以比起設定「幾歲存到多少錢」,更重要的是你要先了解自己想要怎樣的人生,再來規劃相對應的理財目標。試著問問看自己: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我希望未來可以過什麼日子?我的資產、投資,是否可以幫我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你現在存錢存得很痛苦,痛苦到想要放棄,可能是因為這個目標不是你真正的夢想,而是別人對於成功的定義。最好的理財目標,是幫你過上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不是變成別人口中的成功人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3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猜你喜歡

財神爺發年終,你領到了嗎?!統一發票113年9、10月中獎號碼出爐!千萬特別獎:28630525

財務難題不再怕!AI社群與日記助你理財安心迎接新年

發票越來越難中?這邊對獎沒中竟送台積電「0050ETF」!

別為他人眼光存錢!跳脫數字焦慮 找回你的理想生活

多做「這件事」,你能比別人多存錢500萬!?邁向財務自由3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