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卡關」該抱牢還是換股?5原則破解報酬焦慮!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高股息ETF適合想要穩定現金流、願意長期持有的人。但是股價會波動、配息也不固定,短期可能會虧損。要不要換的關鍵是「你要什麼」,以及這檔ETF配息是否穩定。

 

這段時間以來,不少投資人反映,手上的高股息ETF報酬率低迷,甚至帳面上還是負的,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更有人問:「是不是乾脆賣掉算了?」

我想說,這樣的糾結其實是這半年來很多投資人的共同心聲。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出在大家對「高股息」的認知不夠清楚,以為配息就一定穩賺不賠,這樣的期待才是最該調整的地方。

很多人看到名字裡有「高股息」3個字,就理所當然地以為這就是可以「領息過生活」的工具。實際上,要分清楚這檔ETF是「主要靠資本利得配息」,還是「真的是從企業盈餘中領到的現金股息」。

 

高股息≠高報酬 買在高點 賠錢正常

舉例來說,有檔ETF配息從很高掉到很低,主要就是因為它以資本利得為主。當市場不好、沒資本利得可配,就會變少甚至不配。

當然也有一些高股息ETF,雖然配息來源中也有部分是配資本利得,但主要還是來自股票本身的現金股息。所以他們通常還是會配息,金額可能變少但相對上減少的幅度有限。

而且,根據我的觀察,投資人出現帳面上虧損,很多時候其實不是ETF不好,而是買進的時間點股價太高。很多投資人是在去(2024)年熱潮時進場,因為前兩年股市大好,配息高、資本利得也高,造就出一種「只要買就會賺」的錯覺。但市場不是永遠往上的,今(2025)年股市波動變大,自然會影響到短期報酬。

但我要強調的是,這類ETF的設計本來就不是拿來賺資本利得的。你買高股息ETF,就是為了「穩穩領息」,不是為了賺價差。所以看報酬率時,也請記得把配息考慮進去,也就是要看含息總報酬。

 

搞清楚到底要什麼?相信長期、放過短期

其實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不是選錯基金,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有些人說:「我想要每月有現金流,又希望能大賺資本利得,或本金也不會虧。」這種想法太美好,不太可能同時達成。

我一直認為,高股息ETF適合「重視現金流」的人。例如你每個月看到帳戶裡有配息入帳,會有一種像領薪水的踏實感,這種情緒價值對某些人來說非常重要。相反地,如果你真正想賺的是資本利得,那你應該投資的是成長型或科技型ETF或共同基金,而不是配息型。

另外,很多人提到,雖然理性知道複利再投資很重要,但看到帳面虧損還是很不安。這種心理掙扎我完全理解。但請回想2022年,那時候市場波動比現在還劇烈,不也一樣挺過來了?

如果你真的因為情緒起伏而想砍掉手上的高股息部位,那請先問自己:「這檔真的是我不想再擁有的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果斷賣掉。但如果你只是被短期的跌幅影響,實際上還是相信高股息ETF長期能帶來穩定現金流,那就不用急著動手。你需要的是「時間」來修復報酬。

最後有2點提醒,首先,很多人為了有「每月進帳」的感覺去追月配息產品,但這種產品其實壓力最大,因為每個月都得找錢來配。不如買3檔不同時間配息的季配息基金來組合,一樣可以達到「每月有配息」的效果。

其次,一個準備退休金的人,不一定要完全把錢放在高股息ETF,高股息ETF應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可以有一部分放在市值型或台灣科技這類成長型的ETF或共同基金,來創造更多的錢,也就是有一部份的配息來擁有穩定現金流,有另一部份來積極追求價差〈資本增長〉,穩定放大資產,確保有足夠的錢來過退休生活。

 

投資高股息ETF 5原則

1.高股息≠穩賺,須先了解股息來源。

2.買進時間點不對,帳面虧損屬正常。

3.長期持有,息收應可彌補價差損失。'

4.想賺價差,應改投資市值型或成長型。

5.用3檔季配組合,達到月配目標。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猜你喜歡

2025熊市震盪未歇?專家傳授資產配置5原則穩健應戰!

2025第三季大家都在買哪些ETF?「高股息」遭集體大甩賣!?

高股息配息遭管制?教你快速查找配息組成來源

從Q3配息表現看趨勢,「這4檔」高股息ETF配息最穩定!

台股震盪也不怕!精選5檔高股息ETF抗跌、穩配、安心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