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立股利與除權息基本概念後,投資美人是否仍感到疑惑:股票的價值在除權息後既然維持不變,要怎樣才能從中賺到錢呢?
買股票除了低買、高賣賺價差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的獲利來源,就是參與每年的除權(領取股票股利)、除息(領取現金股利)。當公司決定要發放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時,會訂立一個特定的日期,稱為「除權息基準日」,只要在這個日期前1天買進股票,就可以參與除權息,但如果在除權息當天才買進就領不到了。
這麼說來,是否應該在除權息日之前,趕快買股票呢?答案是否定的。萬一買到無法填權息的股票,當心會賺了權息、賠了價差。那麼,什麼又叫做「填權息」呢?
先複習一下「除權息」代表的意思:當公司賺錢時,會發放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給股東。若配發股票股利,則公司的「股票」會變多;若配發現金股利,代表公司的「總資產」會減少。為了讓公司股票的總市值維持不變,除權息日那天,原來的股價必須扣除股利,而當股價向下調整的過程,就稱為「除權或除息」,也就是說,除權或除息時的股價是會下跌的。
如果股價在除權除息之後,又回升到(或超過)除權息前的價格,稱為「填權或填息」;相對的,股價若漲不回來或甚至繼續下跌,則稱為「貼權或貼息」。
@全文未完,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
如何判斷是否能填權息?
從上面的說明可以知道,投資人在除權(息)之前就持有股票的話,除權(息)後股價能夠填權(息),就可以同時賺到股利與價差;若是貼權(息),則會發生「領了股利、賠掉價差」的情況。
既然除權(息)後的股價有可能填權(息),也有可能貼權(息),有什麼方法可以判斷是否要在除權(息)前買進股票、參與除權(息)呢?
投資美人不妨先從大趨勢做判斷,再來做個股的選擇。先觀察整體股市環境的狀況,如果股市行情好,股票在短時間內填權(息)的機率自然較高,尤其是前景好的強勢股,甚至在除權息日當天就會完全權填(息);但如果行情不好,股價很可能在除完權(息)後一路下跌,就算是買到好股票,也要抱著長期持有的打算。
如何挑好股 賺除權息行情?
投資美人對於除權(息)有了基本認識後,想要賺除權(息)行情,一定要先挑對股票。只是,市場有上千檔的上市上櫃股票,到底該如何挑選呢?
高殖利率的績優股通常是首選,因為願意配發現金股利給股東的公司,不僅代表獲利能力強,公司的現金也相當充裕,而且當殖利率高時,除了現金股利有一定水準外,也表示股價可能相對偏低,仍有上漲的空間。高殖利率股的代表為中鋼(2002)、中華電(2412)、統一超(2912)。
另外,投資美人領取的現金股利,必須併到個人綜合所得稅計算,不過企業獲利已繳交的營業稅,會提供部分比率的「可扣抵稅率」給投資人,因此,也可以從可扣抵稅率來判斷是否參與這家公司的除權(息)。簡單來說,只要可扣抵稅率高於個人綜所稅率,不只不用繳稅、還會退稅。
舉例來說,假設A公司今年每張股票配發2,500元的現金股利,去年可扣抵稅率是30%,那麼可扣抵稅額就是750元(2,500元×30%=750元)。如果投資美人繳交的綜合所得稅率是12%,買1張A公司的股票參與除權息,本來要繳325元(2,500元×12%=300元)的綜所稅,不過因A公司股票的可扣抵稅額是750元,所以投資人不僅不用繳稅,還可以退稅450元,這樣參與除權息就具有節稅效果。
若B公司今年每張股票配發1,000元現金股利,去年可扣抵稅率只有10%,可扣抵稅額即為100元(1,000元×10%=100元)。綜所稅率若是高達30%的投資美人,買1張B公司的股票,參與除權息後要繳300元(1,000元×30%=300元)的綜所稅,換算下來還必須再繳200元的稅。
簡單來說,如果綜合稅率是20%以上的投資美人,若想參與除權息且達到節稅目的,只能選擇可扣抵稅率在30%以上的股票;若是個人所得稅率在40%以上的有錢人,幾乎都無法透過除權息達到節稅目的。本文摘錄自《女人變有錢》NO.17 簡單買股票系列➏
延伸閱讀:
>>遵守4方向,從3萬元開始買股票
>>股票為什麼會有漲趺?
陳昌祺,簡單買股票系列,權息,權息
在建立股利與除權息基本概念後,投資美人是否仍感到疑惑:股票的價值在除權息後既然維持不變,要怎樣才能從中賺到錢呢?
買股票除了低買、高賣賺價差外,還有另一項重要的獲利來源,就是參與每年的除權(領取股票股利)、除息(領取現金股利)。當公司決定要發放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時,會訂立一個特定的日期,稱為「除權息基準日」,只要在這個日期前1天買進股票,就可以參與除權息,但如果在除權息當天才買進就領不到了。
這麼說來,是否應該在除權息日之前,趕快買股票呢?答案是否定的。萬一買到無法填權息的股票,當心會賺了權息、賠了價差。那麼,什麼又叫做「填權息」呢?
先複習一下「除權息」代表的意思:當公司賺錢時,會發放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給股東。若配發股票股利,則公司的「股票」會變多;若配發現金股利,代表公司的「總資產」會減少。為了讓公司股票的總市值維持不變,除權息日那天,原來的股價必須扣除股利,而當股價向下調整的過程,就稱為「除權或除息」,也就是說,除權或除息時的股價是會下跌的。
如果股價在除權除息之後,又回升到(或超過)除權息前的價格,稱為「填權或填息」;相對的,股價若漲不回來或甚至繼續下跌,則稱為「貼權或貼息」。

@全文未完,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
用手機學理財
立 即 下 載
Money 錢
掃 描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