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然
,
創業
,
大陸
這些需求我們在當時綜合分析後篩選成下列有可能開發的幾項:
1.報班的學生變多,程度更參差不齊,需要立即性鑑別工具。
2.英聽開始編入課綱,有開班需求也需要教材。
3.對於平時不補習的學生,月考串講的重要性提高。
4.適逢新課綱實施後第一屆大考,考前衝刺求助於編輯中心。
5.利用影片非同步授課有因材施教的可能性。
6.補習班想要增加學生二次消費的機會。
這些需求若是在之前提給編輯中心,應該會引發騷動,好在我們已經事先做好規劃,而這些規劃之所以在後來看起來像是先見之明,其實得歸功於調研與BP做得確實。以編輯中心的產出為例,雖然說每位編輯原本要負責五套教材,但這些產出我們知道並不能滿足客戶"未來"的需求,於是我們先找出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生產成本,發現的確還有空間開發可以很快切入市場的新產品,後勤產出與前線需求便完美的串連起來。
接下來我們談一談最小可行產品在這個案子裡面的角色,在有制度的公司或團隊底下有經驗的產品經理們,應該對最小可行產品並不陌生,但對於滿腔熱血的產品經理或創業者而言(老實說我很怕滿腔熱血!),常常忽略了最小可行產品這種”小家子氣”做法的好處,這種方法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驗證產品規劃並且容易調整,所以我們對補教業的客戶會針對短期可上的課,或是解決學生最大痛點去切入,然後每個月都會回收使用情況數據用以改進教材,讓新產品短期內就可以符合大多數補習班需求。這有兩個好處,一是不用砸大錢開發,二是產品規模小、簡單的話客戶學習起來比較快。
最可怕的是編輯中心確認新教材的開發方向並且給了樣張之後,補習班的老闆們立馬調整了報班價格.......(汗)
大陸創業觀察文寫了好幾回,好朋友(以下簡稱H)問我他是不是該自己出來闖看看,由於H一直是個上班族,對自己創業很沒有信心,但又很有想法和抱負,
身為好友我給了他一些良心上的建議:
1.要有團隊
H是工程師出身,但創業可不是做好自己本分而已,在業務、行銷、企畫、財務、人事上,H不是專業,職場沒當過主管,也沒有相關經驗,這時候能補足的,就是創業團隊要多樣化,如果夥伴還是一樣工程師背景,上述專業交由員工來處理的話,不是初期人事成本會衝太高(優秀的人才要配好薪資),就是執行效率會比較差(畢竟員工不是創業心態),所以我給他的建議是要去建立創業團隊。
2.要有導師
H手上是有一些人選可以拉進創業團隊,不過可能是年紀輕,大家都沒有當主管和創業經驗,這時候若有創業的前輩給予指導,會比較令人放心。不過我提醒H,前輩的指導最好要能化為具體的流程和數據化的管理,才能夠落地操作,並且邊試邊改,創業犯錯很容易,糾錯卻很難,所以有數據最能夠事後分析討論。
3.要有核心技術
這裡說的技術不是專指coding,而是H所提供的服務或產品,必須要是市面上稀缺的,而能在某個市場上提供稀缺性商品,
就是這個新創事業的技術,聽起來不容易對吧!假設賣雞排,我們試著這樣思考:口味更好吃、炸的速度更快、冷掉口感不會變、排隊的時間更省......都可能是核心技術的切入點。
4.要有計畫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創業需要計畫,計畫需要調研,調研需要接地氣......如果一知半解就貿然行動,很可能會把資金燒在摸索上而非實際營運,這可就不妙。(如果你是借錢創業,就更不妙!)其實這幾年流行的創業路演是個很好的幫助創業準備的動作,不要害羞,約一些創業前輩或導師來聽你路演,其實是很好的。
5.要有資本
對,我把錢放最後。因爲錢最好解決,如果一開始沒有錢,也不影響上面1~4的執行,不過還是提醒了H,錢沒有想像中的大張,而且一旦開始運作,錢就像江水一去不復還,財務預測更要小心謹慎。
跟H大概聊了兩個小時,聽著他時而嘆氣、時而沉思,大概思想上受了不少衝擊,我在微信上問他還想不想創業,他說134他會去做,2希望我幫忙,我當然說好,年輕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