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幫我們挑選最適合的幼兒園,現在,父母老了、病了,甚至失能、失智,輪到我們幫他們挑選一間值得託付的長照機構,然而,要挑選一間符合長輩的照顧需求、又符合預算的長照機構,遠比挑選幼兒園還要困難數十倍。 為了幫讀者解決長照難題,本刊特別企劃「如何挑選長照機構」專題,提供2大篩選原則,同時告訴你政府對長照機構的補助方法,幫讀者省錢又節稅。
終於,楊先生從昏迷中甦醒過來,他疑惑地看著床邊兩個陌生的小孩,納悶他們怎麼會叫他爸爸。原先楊太太以為先生在開玩笑,但經過一連串的測試,以及醫生出具的檢驗報告,證實先生因車禍傷及中樞神經,導致年僅45歲的他罹患失智症,連自己的兒子都不認識了。
即使面對這樣不幸的打擊,為了守護這個家,楊太太並未讓自己灰心喪志太久,她很快收拾眼淚、堅強以對,在先生出院後,獨自扛起「一打三」的重責大任。雖然政府有提供「長照2.0服務」,不過,照顧服務員(簡稱照服員)每天僅來家裡幫忙照顧數小時,其餘時間她仍然得隨時繃緊神經盯著先生,以免他又偷跑出門鬧失蹤,而看顧先生的同時,還要安撫3歲與6歲幼子哭鬧、不安的情緒,讓她心力交瘁。
「失智是不可逆的症狀,小孩已經失去一位健康的父親,如果我也倒下,他們就太可憐了。」楊太太意識到,再繼續把先生安置在家裡由自己一人照顧,相信不用多久,全家人都會跟著生病、經濟也會陷入危機,她不願照顧悲劇發生在自己與家人的身上,因此,在全盤衡量下,忍痛決定把先生送到住宿式長照機構由專人24小時照顧,她則出門工作賺錢,以支付房貸、小孩養育費與先生的照顧費,她相信這才是全家人一起繼續面對未來最好的選擇。
雙北市長照機構爆滿
至少等5年才有床位
在朋友的推薦下,楊太太前往台北市最知名的長照機構——雙連安養中心,以及宜蘭瑪利亞長期照顧中心參觀,不過結果卻令她大失所望,因為這兩間口碑好的優質長照機構,都已經額滿、一床難求,就算從現在開始排隊,最快也要等5、6年才有機會入住。
「我根本不可能等5年!」楊太太不氣餒,只要有人介紹就抽空到現場參觀,算一算她總共跑遍大台北地區15間高評價長照機構,但得到的結果,不是滿床,就是拒收遊走的失智患者。經過長達2年的尋尋覓覓,終於問到新北市一間長照機構有空床又願意照顧楊先生,儘管每個月照顧費高達5萬元,但為了讓先生獲得更專業的照顧,楊太太還是願意支付這筆高昂的費用。
「我從來不知道找1間照顧品質佳、費用負擔得起、離家不會太遠的長照機構,居然比找一間托兒所還要困難好幾倍,從開始搜尋到終於找到,整整花了我2年的時間。」楊太太無奈地嘆口氣。
不只楊太太,住在大台北地區的李先生也遇到幫家人挑選長照機構的難題,「我也是跑遍大台北地區的長照機構,發現好的住不進去,品質不佳的不敢住,太貴的又住不起。」
最後,在親戚的介紹下,李先生把父親送往中部,住進台中沙鹿光田護理之家,「這間可說是我看過照護設備一流,價格又負擔得起的長照機構,每月照顧費3萬4千元。」李先生欣慰地說。
從楊太太與李先生尋找長照機構的艱辛歷程來看,有越來越多的家庭,需要的是將照顧責任託付給專業的長照機構,讓被照顧者能獲得24小時照顧,家屬也能繼續工作、生活、追求自己的人生夢想,不因家中有失能人口,使得家庭跟著傾倒。
每戶人口僅2.67人
家裡沒人顧只好送機構
尤其,台灣正面臨65歲以上老年人,比14歲以下孩童還要多,且平均每戶人口驟降至2.67人,創下近29年新低的紀錄,代表同住一起的家人越來越少,當家中有一人失能需要長期照顧時,就會出現家人為了照顧失能者而放棄工作的狀況,不僅照顧者須背負龐大的照護壓力,也讓全家陷入經濟危機的困境。
雖然「長照2.0政策」有提供居家鐘點式照護服務,或社區型的日照中心,可是這類每週或每月提供的長照服務,僅能當作是喘息或是輔助照顧,而且前提必須是家裡還有額外的照顧人力。
然而,所謂「長期照顧」,顧名思義是指失能患者需要被照顧數年,甚至數十年之久,若家庭照顧者缺乏知識、技術、體力、時間或專業設備,反而徒增照顧難度,這時住宿式長照機構就成為許多家庭最佳且必要的選擇。
在高齡失能人口對長照機構需求越來越高之際,衛福部也宣布推出「長照2.0升級版」,自今(2019)年起,提供住宿式長照機構使用者每年最多6萬元補助,以減輕照顧者的經濟負擔。
全台1,600間住宿式長照機構
台北市一床難求
這項政策,對符合補助資格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天大的福音。儘管1年最多只能獲得6萬元補助,每月仍須自付2萬至5萬元不等的照顧費,但倒也不無小補。除此之外,家庭照顧者的最大困難是,就算有錢負擔得起照顧費,也未必可以入住口碑好、設備佳的優質長照機構,而「長照機構大塞車」的排隊現象,全台又以大台北地區最為嚴重。
「雙北長照機構幾乎滿床,有些機構排隊等待入住的人數,可以用『排到世界的盡頭』來形容,但是反觀國內有些區域,因為資源分布不均或其他因素影響,占床率較低,所以有些需要緊急安排親人入住到長照機構的家屬,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將親人送到離家較遠的長照機構。」第一長照平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王妍人點出北部長照機構供不應求的問題。
另一個造成無法入住的原因,就是入住者本身不符合長照機構的收案標準。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簡任技正陳青梅指出,住宿式長照機構共分為2大類:第1類是依據「老人福利法」設置的長照機構,又可分為①長照型機構,可收置罹患長期慢性病且需醫護服務的老人。②養護型長照機構,可收置2管年老患者(例如鼻胃管、尿管等)。③專門照顧中度以上失智老人的長照機構。這類長照機構全台約有1,091間。
第2類住宿式長照機構則是根據「護理人員法」設置的護理之家,入住沒有年齡限制,大多是臥床病人,其中最受民眾青睞的,幾乎都是醫院附屬的護理之家,可以說一床難求,而這類機構全台共有500多間。
護理之家收費落差大
照顧費每月最多差4萬元
由於護理之家配置較多護理人員,醫療設備幾乎比照醫院,因此收費較高,平均每月費用3萬5千元至4萬5千元不等,而且全台護理之家每月最低與最高收費落差相當大,例如東部離島最低每月收費為1萬5千元,最高每月4萬5千元;北部最低收費每月1萬9千元,最高6萬元。當然,費用會根據被照顧者的照護難易度而有所不同,依賴程度越高,照護等級越高,收費自然就比較貴。
雖然全台住宿式長照機構共有1,600多間,不過北中南各區分布不均,除此之外,王妍人也指出家庭照顧者在挑選機構時最常碰到3個問題,包括:不知道如何尋找、不知道如何比較、不知道收費標準。而且通常有8成被照顧者都是出院後即有迫切入住長照機構或護理之家的需求,在時間緊迫下,要能立刻無縫接軌入住照顧品質佳、費用負擔得起、離家近的長照機構,難度真的很高。
因此王妍人與陳青梅建議,家庭照顧者可將篩選長照機構的條件縮小到2大原則,把重點放在「費用負擔得起」、「符合照護需求」這2個條件上,就比較有機會在短時間內找到高CP值的長照機構。
想知道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2019年11月號《Money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