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提到有多少時間準備退休金時,都是以預期退休年齡減去要開始存退休金的年齡來決定,但安本標準投信投資長彭炫通建議,至少需要10年,主要理由有3點。
理由1 時間越長,複利效果越好
複利就是錢滾錢,把每年生出來的錢,再加到原本的本金,成為新的本金後,再乘上報酬率,如此每年進行著,時間越長,錢滾出來的錢就越多。
實際試算一下,以4.5%年化報酬計算,從25歲起每個月投資1萬元,持續投資到65歲退休,累計投入的本金為480萬元,而整體退休金可累積至1,346萬元;相對地,如果從40歲起每月投資1萬元,至65歲退休時只能累積到555萬元,凸顯長期投資的複利效果驚人,越早開始當然越好。
理由2 時間越長,可承擔的風險越高
越早開始存退休金,代表存退休金的投資組合越能承受較高的風險,換句話說可以配置較高比例的股票,來追求較高資本成長的機會。以存退休金時間只有5年與15年做對比,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重挫金融市場下,前者的風險承受力當然比後者低。
時間還很長的人,成敗看的是屆時目標能否達成,而非短進短出,不會因市場大跌就驚慌失措,也就不至於出現追高殺低的行為。
再實際試算,分別從25歲、50歲起每個月投資5000元,持續投資到65歲退休,前者時間夠長,可配置較高比例股票,追求年化報酬率7%,後者的股票配置比例相對低以降低風險,年化報酬率僅約4.5%。
至65歲退休時,前者因為時間較長、年化報酬率較高,整體退休金可累積至1,320萬元,後者就只能累積到129萬元,相差逾1千萬。
理由3 時間越長,越有機會達成
試著想一下,同樣目標退休金是1千萬元,利用年化報酬率4.5%的投資工具,9年與30年的準備期間下,前者每個月應投入金額為7.5萬元,後者為1.3萬元。對小資族而言,及早開始,拉長退休金準備期間,每月需要投入的金額較低,可執行性越高,再加上複利效果等,越有機會輕鬆達成。
最後要強調的是,退休前的存退休金目標是追求資產成長,而成長通常需要承擔較高的風險,來創造較高的投資報酬率,時間越長越有利。相對地,退休後的存退休金目標是追求保值,此時風險重於成長,對報酬率的要求是以能讓資產不減少為關鍵條件。
立即加入 安本標準投信Line好友 或 掃描QR code
獲取更多投資趨勢
理財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