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氣候變遷危害惡化 綠色能源發展,加速太陽能、儲能長期看多 近年全球遭受地球暖化衝擊,紛紛積極發展綠色能源,過去 2 年多數國家投注龐大心力於控管疫情,如今疫情趨緩,加上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危害惡化,加速各國正視問題。 今(2022)年以來,不少國家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自然災情,像是中國長江水位跌至 1865 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美國西部發生 1,200 年來最嚴重乾旱,歐洲各國也深受其害,當地農作物生產受到威脅、河運出現問題,使得氣候變遷議題又再次浮上檯面。 今年 8 月美國通過了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投資總金額高達 4,370 億美元,約有 3,700 億美元將用於能源安全及氣候變遷,包括綠色能源、儲能、電動車等相關產業皆會受惠,IRA 也被視為包裝成降低通膨的氣候變遷法案。 此外,台灣國內也全力衝刺綠色能源發展,能源轉型目標為 2025 年再生能源比重達 20%。加上美國去中趨勢,太陽能板製造本多來自中國,台灣某些廠商具備承接美國訂單優勢,例如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都有望成為轉單受惠者。本篇將就太陽能及儲能產業,探討台股投資機會。   太陽能占再生能源,7 成元晶為國內龍頭廠商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截至今年 7 月,太陽能光電占總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 7 成,約累計至 8.8GW(2022 年台灣太陽能安裝量預估為 2.3GW),2025 年目標為累計 20GW,太陽能產業發展對台灣再生能源至關重要。太陽能產業上游為材料、矽晶圓等,中游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也是台灣主要布局的領域,主要廠商有元晶、聯合再生、茂迪(6244)等,下游則為發電設備、系統工程和太陽能電廠。 元晶為國內太陽能電池及模組龍頭,預計 2022 年電池產能達 1.41GW,模組產能達 1.53GW。元晶以內需市場為主,近期也成為特斯拉太陽能電池的供應商,未來國外營收占比也有望持續提升,且毛利高於模組製造,有助於公司獲利的改善。此外,第 2 季受本土疫情影響,獲利季減 50%,產能利用率約為 80%~85%,公司預估第 4 季能達到 90%。元晶營運主要有 3 大動能: 明年有望調升躉購費率:為了刺激建置容量、緩解原物料價格上漲的不確定性,今年整年躉購費率維持一致,並新增大型案場的獎勵機制,元晶表示明顯感受到第4季下游需求較第3季強勁。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目前市場也傳出明年躉購費率有望調升,屆時需求會更加強勁。不過此為短期現象,長期而言台灣的太陽能躉購費率會因技術持續提升而下降。 以大尺寸產能為主:目前元晶太陽能尺寸規格主要為 G1(158.75 mm)、M6(166 mm)、M10(182 mm),其中 G1 和 M6 為過渡規格,M10 為今年 9 月新尺寸產能,未來市場將以 M10 及G12(210 mm)為主流。根據國票投顧調查,元晶 2023 年取得的訂單已超過 1GW,其中 7% 為 G1、19% 為 M6、74% 為 M10,持續將產能轉換至大尺寸規格,優化其產品組合。 SolarCity 挹注新動能:SolarCity 為全美最大太陽能發電公司,主要提供屋頂型及低軌道衛星之太陽能電池片,因需求強勁,近期元晶也宣布於今年第 4 季開始建置新的電池產線,預計在 2023 年第 2 季開出產能(400 MW 的 M10)。根據元大投顧預估,2022 年、2023 年、2024 年,美系客戶的營收占比將逐年提升,分別為 3%、14%、18%,毛利率也高於目前公司平均的 6.7%,為 12%~15%。   儲能技術使能源有效利用,台達電產業鏈最完整 由於再生能源發電較不穩定,具有間歇性,因此需要儲能技術來調節整個電網。儲能技術主要可分為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電力儲能、熱能儲能,目前全球 90% 以上都利用機械儲能中的抽水蓄能,這也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技術。然而,最受矚目的技術為電化學儲能,該技術比起抽水蓄能有更好的能量轉換效率,其中鋰電池儲能發展較成熟,隨著成本降低和使用壽命的提升,其經濟效益將不斷提高。 電化學儲能系統的架構包括電池材料、電池芯、電池模組、電池機櫃、電池管理系統(BMS)、功率調節器(PCS)、能源管理系統(EMS)。其中電池部分即占整個儲能系統成本的 67%,PCS 占 10%、BMS 占 9%。台灣電池芯產業規模小,發展尚未完全,國外主要廠商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則以台泥集團(1011)旗下的能元科技為主要廠商。 儲能產業的發展剛起步,對台灣大部份公司的營收貢獻有限,但長期而言極具發展潛力,根據彭博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的預測,2021 年至 2025 年,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 22.86%,將達到 26.2GW。以下挑選目前台股中主要的儲能廠商,做進一步的介紹: 台達電(2308):為全球電源管理及散熱方案領導廠商,目前營收有 59% 來自電源及零組件,15% 來自自動化業務,包括工業自動化及樓宇自動化,26% 來自基礎設施,包括資通訊及能源。台灣儲能市場中以台達電的產業鏈最為完整,主要產品為 BMS、PCS、EMS 和少量電池芯。不過近年主要動能來自電動車和資料中心,根據高盛預估,2022 年至 2025 年其汽車電子營收的年複合成長率有望達到 50%。台達電布局產業多元,皆有長期向上趨勢,極具長線價值。 台泥(1101):營收有 69% 來自水泥部門、25% 來自電力部門,雖然新能源業務成為該公司新的成長動能,訂單能見度已到明年底,但目前仍在建置初期,有許多案場皆在籌備中,尚未有太多的獲利貢獻,現階段仍須以水泥公司而非新能源公司看待。回歸其水泥本業,由於中國房市不佳、水泥需求疲弱,導致其營收衰退,想布局的投資人,可等到中國市場有進一步的正面消息再逢低買進。   什麼是躉購費率? 躉購指的是政府對綠電的保證收購。民眾自行購買再生能源設備,政府以躉購費率收購綠電,這樣比起政府直接補貼設備購買,還要有效率。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2022年10月號《Money錢》,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請鎖定 2023年3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綠色能源發展,加速太陽能、儲能長期看多!台股 2 大儲能廠商,可等待時機逢低布局!

2022/10/12
綠能 , 太陽能 , 台達電 , 台泥

氣候變遷危害惡化 綠色能源發展,加速太陽能、儲能長期看多

近年全球遭受地球暖化衝擊,紛紛積極發展綠色能源,過去 2 年多數國家投注龐大心力於控管疫情,如今疫情趨緩,加上氣候變遷對地球的危害惡化,加速各國正視問題。

今(2022)年以來,不少國家遭逢百年來最嚴重的自然災情,像是中國長江水位跌至 1865 年有紀錄以來最低、美國西部發生 1,200 年來最嚴重乾旱,歐洲各國也深受其害,當地農作物生產受到威脅、河運出現問題,使得氣候變遷議題又再次浮上檯面。

今年 8 月美國通過了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投資總金額高達 4,370 億美元,約有 3,700 億美元將用於能源安全及氣候變遷,包括綠色能源、儲能、電動車等相關產業皆會受惠,IRA 也被視為包裝成降低通膨的氣候變遷法案。

此外,台灣國內也全力衝刺綠色能源發展,能源轉型目標為 2025 年再生能源比重達 20%。加上美國去中趨勢,太陽能板製造本多來自中國,台灣某些廠商具備承接美國訂單優勢,例如元晶(6443)、聯合再生(3576)都有望成為轉單受惠者。本篇將就太陽能及儲能產業,探討台股投資機會。

 

太陽能占再生能源,7 成元晶為國內龍頭廠商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截至今年 7 月,太陽能光電占總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的 7 成,約累計至 8.8GW(2022 年台灣太陽能安裝量預估為 2.3GW),2025 年目標為累計 20GW,太陽能產業發展對台灣再生能源至關重要。太陽能產業上游為材料、矽晶圓等,中游為太陽能電池及模組,也是台灣主要布局的領域,主要廠商有元晶、聯合再生、茂迪(6244)等,下游則為發電設備、系統工程和太陽能電廠。

元晶為國內太陽能電池及模組龍頭,預計 2022 年電池產能達 1.41GW,模組產能達 1.53GW。元晶以內需市場為主,近期也成為特斯拉太陽能電池的供應商,未來國外營收占比也有望持續提升,且毛利高於模組製造,有助於公司獲利的改善。此外,第 2 季受本土疫情影響,獲利季減 50%,產能利用率約為 80%~85%,公司預估第 4 季能達到 90%。元晶營運主要有 3 大動能:

  1. 明年有望調升躉購費率:為了刺激建置容量、緩解原物料價格上漲的不確定性,今年整年躉購費率維持一致,並新增大型案場的獎勵機制,元晶表示明顯感受到第4季下游需求較第3季強勁。在物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目前市場也傳出明年躉購費率有望調升,屆時需求會更加強勁。不過此為短期現象,長期而言台灣的太陽能躉購費率會因技術持續提升而下降。
  2. 以大尺寸產能為主:目前元晶太陽能尺寸規格主要為 G1(158.75 mm)、M6(166 mm)、M10(182 mm),其中 G1 和 M6 為過渡規格,M10 為今年 9 月新尺寸產能,未來市場將以 M10 及G12(210 mm)為主流。根據國票投顧調查,元晶 2023 年取得的訂單已超過 1GW,其中 7% 為 G1、19% 為 M6、74% 為 M10,持續將產能轉換至大尺寸規格,優化其產品組合。
  3. SolarCity 挹注新動能:SolarCity 為全美最大太陽能發電公司,主要提供屋頂型及低軌道衛星之太陽能電池片,因需求強勁,近期元晶也宣布於今年第 4 季開始建置新的電池產線,預計在 2023 年第 2 季開出產能(400 MW 的 M10)。根據元大投顧預估,2022 年、2023 年、2024 年,美系客戶的營收占比將逐年提升,分別為 3%、14%、18%,毛利率也高於目前公司平均的 6.7%,為 12%~15%。

 

儲能技術使能源有效利用,台達電產業鏈最完整

由於再生能源發電較不穩定,具有間歇性,因此需要儲能技術來調節整個電網。儲能技術主要可分為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電力儲能、熱能儲能,目前全球 90% 以上都利用機械儲能中的抽水蓄能,這也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技術。然而,最受矚目的技術為電化學儲能,該技術比起抽水蓄能有更好的能量轉換效率,其中鋰電池儲能發展較成熟,隨著成本降低和使用壽命的提升,其經濟效益將不斷提高。

電化學儲能系統的架構包括電池材料、電池芯、電池模組、電池機櫃、電池管理系統(BMS)、功率調節器(PCS)、能源管理系統(EMS)。其中電池部分即占整個儲能系統成本的 67%,PCS 占 10%、BMS 占 9%。台灣電池芯產業規模小,發展尚未完全,國外主要廠商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內則以台泥集團(1011)旗下的能元科技為主要廠商。

儲能產業的發展剛起步,對台灣大部份公司的營收貢獻有限,但長期而言極具發展潛力,根據彭博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的預測,2021 年至 2025 年,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 22.86%,將達到 26.2GW。以下挑選目前台股中主要的儲能廠商,做進一步的介紹:

  1. 台達電(2308):為全球電源管理及散熱方案領導廠商,目前營收有 59% 來自電源及零組件,15% 來自自動化業務,包括工業自動化及樓宇自動化,26% 來自基礎設施,包括資通訊及能源。台灣儲能市場中以台達電的產業鏈最為完整,主要產品為 BMS、PCS、EMS 和少量電池芯。不過近年主要動能來自電動車和資料中心,根據高盛預估,2022 年至 2025 年其汽車電子營收的年複合成長率有望達到 50%。台達電布局產業多元,皆有長期向上趨勢,極具長線價值。
  2. 台泥(1101):營收有 69% 來自水泥部門、25% 來自電力部門,雖然新能源業務成為該公司新的成長動能,訂單能見度已到明年底,但目前仍在建置初期,有許多案場皆在籌備中,尚未有太多的獲利貢獻,現階段仍須以水泥公司而非新能源公司看待。回歸其水泥本業,由於中國房市不佳、水泥需求疲弱,導致其營收衰退,想布局的投資人,可等到中國市場有進一步的正面消息再逢低買進。

 

什麼是躉購費率?

躉購指的是政府對綠電的保證收購。民眾自行購買再生能源設備,政府以躉購費率收購綠電,這樣比起政府直接補貼設備購買,還要有效率。

 

本文精采內容來自2022年10月號《Money錢》,掌握最新投資理財資訊,請鎖定 2023年3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