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該買基金還是 ETF?
最近幾年 ETF 投資大受歡迎,尤其在台股更能感受到此熱情,目前台股主動基金總規模是 3,390 億元,而台股 ETF 規模卻有 6,801 億元,整整多出 1 倍。其實 ETF 也是基金的一種,許多人誤解,認為這是兩種不同的產品。但是這兩者「同中有異」,搞懂它們的差異,認清自己的理財習慣,才能真正選到適合自己的理財工具。
究竟你該選擇共同基金還是 ETF,可以從以下 3 個面向來考量。
1. 產品選擇。在台灣買 ETF,股票、債券產品種類相當多元,但多數人只會買台股 ETF,國外 ETF 買的金額相對少,對債券 ETF 認識更是有限,成交量往往都是個位數。顯示投資人只侷限在股票族,並未能擴大投資範圍。
而在台灣買基金的投資人,則偏重在債券型基金,著重配息收益,對股票型產品著墨較少,也喪失許多獲利機會。目前主動基金產品種類較多元,除了單一國家股票、多種債券基金之外,包括區域型股票基金、多元資產基金、產業型基金等,選擇範圍廣,計價幣別也多元。適合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
2. 基金績效。許多研究都顯示,共同基金無法長期保持高績效,所以近年來更多人主張買 ETF。如果你想要追求跟大盤一致的報酬率,指數型 ETF 確實是不錯的選擇。不過當處在多頭市場時,有些主動型基金可以創造超額報酬,也不應該放棄。
至於如何挑出高績效基金,還是有一些方法可循,包括觀察報酬率、波動率、夏普值等,只要多多追蹤基金網站的資訊,就可以找到表現較優的基金。
費用方面,ETF 的經理費比較低,主動基金經理費稍高一些,另外,買賣 ETF 的手續費大約是千分之 4,但目前基金平台買基金大多可享受 0 手續費優惠,兩者差異已經逐漸縮小。
3. 投資行為。選擇 ETF 的大多是股票族,比較偏愛短期投資,而且每天盤中 ETF 價格波動較大。基金投資者大多屬於穩健理財族,他們較少看盤、也不擅長短線進出,比較想要長期穩定收益。因此,可以問問自己,較偏向哪一種投資風格。
主動基金、被動 ETF,都是好用的理財工具。不要過度偏愛單一產品,不要頻繁進出,堅持長線投資,最終你都可以獲得穩健的投資成果。
- 推薦閱讀:股票市場,貴就是虧!「基金、ETF」成本越低,績效越高!便宜也是有好貨
- 推薦閱讀:錢多、績效佳!怪老子 4 心法讓你錢滾錢,曝人氣 36 檔 ETF、5 檔基金!
- 推薦閱讀:通膨來襲,怎麼存錢?該投資股票、ETF 還是基金?跟著3大專家理財,不怕資產縮水!財經作家:用 4 方法輕鬆打造現金流
錢雜誌 APP 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更多精彩內容,請鎖定 2022年10月號《Money錢》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本文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