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全球掀起 AI 投資浪潮,AI 軍火庫全球股市今年頻創新高,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理財專家盧燕俐現身分享投資理財觀點,在AI領頭羊輝達與台積電堅實獲利支撐下, 2026 年AI展望仍趨樂觀,目前 AI 基建持續擴張,仍屬初期階段,未來AI基建與應用都將是長線投資核心,「真正的大行情還在路上」;不過,投資人往往會有抱不住股票、追高殺低的通病,專家指出,與其糾結短線波動,不如透過主動式 ETF 定期定額或單筆投入方式布局,以掌握海內外 AI 長線成長紅利。 吳嘉隆:2025年是AI革命元年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回顧亞洲股市歷史,日本與香港皆曾在產業升級或長期資金進駐後推升指數上萬點,日股走過泡沫化花了 20 年才絕地重生,反觀台股具備製造量能與產業結構更強,加上 AI 浪潮帶動,台股正邁入新的黃金年代。 吳嘉隆分析,2025年可謂是「AI革命元年」,技術創新對於經濟影響通常會有5個階段。包括產品創新、製程創新、基礎建設投資,多項創新爆發到互相支應,最後是技術散到各項商業應用。而AI人工智能革命就如同複製30年的資訊通訊產業革命,開啟全新的創新過程。 盧燕俐:台灣迎接黃金年代 布局0050+主動式ETF戰勝「價格心魔」 理財專家盧燕俐指出,AI 帶動台灣出口接單超預期,上市櫃公司前三季累計已賺進 3.4 兆元,全年上看 4.7~4.8 兆元,明年成績可能會更亮眼,她引用總統賴清德所言「台灣將有自己的 Golden Age」,台股基本面強勁,明年有望持續挑戰新高。 關於 AI 泡沫疑慮,盧燕俐引用歷史數據表示,目前 AI 投資占美國 GDP 仍不到 1%,遠低於過去新經濟浪潮的 2~5%;台積電等 AI 指標股本益比僅 20~30 倍,尚無法比擬 2000 年 Cisco 的 150 倍。 她也提醒散戶,投資心態極重要,若是無法像機構法人隨時掌握產業資訊,不妨透過最能代表台灣的 0050 作為長期資產配置標的。她以友人經驗為例,早期以 40 元買進 0050、60 元即獲利出場,但當 0050 漲到 100、200 元時卻不敢再投入,直到今年分割回到 40 元才願意進場。她指出,許多投資人真正的障礙是「價格心魔」,只要認同長期趨勢未來,定期定額分批進場會更有效率。 今年主動式 ETF 爆紅,盧燕俐指出,多檔主動式台股 ETF 自今年 5 月掛牌以來,績效亮眼,報酬率甚至達 40%~50%。她直言,主動式 ETF 兼具共同基金選股彈性與被動式 ETF 透明度,且費用率具競爭力,成為散戶與法人追捧的投資工具,不過,投資前建議先確認是否與投研團隊的選股策略、長線方向一致。 主動式ETF成投資新主流 掌握AI基建與應用長線紅利 元大投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全球 AI 產業正處於高速成長的初期,投資範疇可分為 AI 基礎建設與 AI 應用兩大主軸,目前市場仍處於資料中心、伺服器、散熱、電力設備大規模建置階段,這些產業營運動能強勁。 2024 年全球科技巨頭資本支出約 2,500 億美元,而 AI 相關營收約 700 億美元,並非短期炒作。目前算力需求持續成長,例如 NVIDIA 現有 Hopper 架構 GPU 租金多年未降,即便新一代 Blackwell 晶片出貨後供給依舊吃緊,顯見需求不斷擴張。 元大投信投資研究團隊指出,AI 基建對電力需求影響尤其明顯,預估到 2030 年全球新增電容量超過 100GW,相當於半個台北市家庭用電量,相關電力與能源設備供應鏈都將持續受惠。 應用端方面,AI 滲透愈來愈廣,包括社群媒體、廣告、金融、國防、醫療等多個領域,指標公司如 Palantir、AppLovin 等營收均呈跳躍式成長,未來精準醫療、人形機器人、無人計程車等新興領域產值將大幅增長,同時,AI也會取代大量人力,例如程式設計、廣告設計等。 AI目前仍處於初升段與發展階段,同時AI應用廣泛且資訊量龐雜,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投在投資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分析產業趨勢,來跟上未來AI的趨勢成長。元大首檔主動式 AI ETF「主動元大 AI 新經濟」(00990A)同步具備主動選股優勢與持股 100% 揭露,布局全球 AI 生態鏈,涵蓋美國、亞洲與歐洲。專家直言,AI 從基建到應用正進入長線成長周期,建議 AI 股空手或滿手高股息 ETF 的投資人,可藉由主動式 ETF 賽道掌握 AI 長線成長紅利。

吳嘉隆、盧燕俐看好AI黃金年代 轉進主動式ETF賽道卡位長線紅利

2025/11/19

全球掀起 AI 投資浪潮,AI 軍火庫全球股市今年頻創新高,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理財專家盧燕俐現身分享投資理財觀點,在AI領頭羊輝達與台積電堅實獲利支撐下, 2026 年AI展望仍趨樂觀,目前 AI 基建持續擴張,仍屬初期階段,未來AI基建與應用都將是長線投資核心,「真正的大行情還在路上」;不過,投資人往往會有抱不住股票、追高殺低的通病,專家指出,與其糾結短線波動,不如透過主動式 ETF 定期定額或單筆投入方式布局,以掌握海內外 AI 長線成長紅利。

吳嘉隆:2025年是AI革命元年

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回顧亞洲股市歷史,日本與香港皆曾在產業升級或長期資金進駐後推升指數上萬點,日股走過泡沫化花了 20 年才絕地重生,反觀台股具備製造量能與產業結構更強,加上 AI 浪潮帶動,台股正邁入新的黃金年代。

吳嘉隆分析,2025年可謂是「AI革命元年」,技術創新對於經濟影響通常會有5個階段。包括產品創新、製程創新、基礎建設投資,多項創新爆發到互相支應,最後是技術散到各項商業應用。而AI人工智能革命就如同複製30年的資訊通訊產業革命,開啟全新的創新過程。

盧燕俐:台灣迎接黃金年代 布局0050+主動式ETF戰勝「價格心魔」

理財專家盧燕俐指出,AI 帶動台灣出口接單超預期,上市櫃公司前三季累計已賺進 3.4 兆元,全年上看 4.7~4.8 兆元,明年成績可能會更亮眼,她引用總統賴清德所言「台灣將有自己的 Golden Age」,台股基本面強勁,明年有望持續挑戰新高。

關於 AI 泡沫疑慮,盧燕俐引用歷史數據表示,目前 AI 投資占美國 GDP 仍不到 1%,遠低於過去新經濟浪潮的 2~5%;台積電等 AI 指標股本益比僅 20~30 倍,尚無法比擬 2000 年 Cisco 的 150 倍。

她也提醒散戶,投資心態極重要,若是無法像機構法人隨時掌握產業資訊,不妨透過最能代表台灣的 0050 作為長期資產配置標的。她以友人經驗為例,早期以 40 元買進 0050、60 元即獲利出場,但當 0050 漲到 100、200 元時卻不敢再投入,直到今年分割回到 40 元才願意進場。她指出,許多投資人真正的障礙是「價格心魔」,只要認同長期趨勢未來,定期定額分批進場會更有效率。

今年主動式 ETF 爆紅,盧燕俐指出,多檔主動式台股 ETF 自今年 5 月掛牌以來,績效亮眼,報酬率甚至達 40%~50%。她直言,主動式 ETF 兼具共同基金選股彈性與被動式 ETF 透明度,且費用率具競爭力,成為散戶與法人追捧的投資工具,不過,投資前建議先確認是否與投研團隊的選股策略、長線方向一致。

主動式ETF成投資新主流 掌握AI基建與應用長線紅利

元大投信投資研究團隊表示,全球 AI 產業正處於高速成長的初期,投資範疇可分為 AI 基礎建設與 AI 應用兩大主軸,目前市場仍處於資料中心、伺服器、散熱、電力設備大規模建置階段,這些產業營運動能強勁。

2024 年全球科技巨頭資本支出約 2,500 億美元,而 AI 相關營收約 700 億美元,並非短期炒作。目前算力需求持續成長,例如 NVIDIA 現有 Hopper 架構 GPU 租金多年未降,即便新一代 Blackwell 晶片出貨後供給依舊吃緊,顯見需求不斷擴張。

元大投信投資研究團隊指出,AI 基建對電力需求影響尤其明顯,預估到 2030 年全球新增電容量超過 100GW,相當於半個台北市家庭用電量,相關電力與能源設備供應鏈都將持續受惠。

應用端方面,AI 滲透愈來愈廣,包括社群媒體、廣告、金融、國防、醫療等多個領域,指標公司如 Palantir、AppLovin 等營收均呈跳躍式成長,未來精準醫療、人形機器人、無人計程車等新興領域產值將大幅增長,同時,AI也會取代大量人力,例如程式設計、廣告設計等。

AI目前仍處於初升段與發展階段,同時AI應用廣泛且資訊量龐雜,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投在投資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分析產業趨勢,來跟上未來AI的趨勢成長。元大首檔主動式 AI ETF「主動元大 AI 新經濟」(00990A)同步具備主動選股優勢與持股 100% 揭露,布局全球 AI 生態鏈,涵蓋美國、亞洲與歐洲。專家直言,AI 從基建到應用正進入長線成長周期,建議 AI 股空手或滿手高股息 ETF 的投資人,可藉由主動式 ETF 賽道掌握 AI 長線成長紅利。

4-money640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