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後,接下來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擁有12.5億人口的印度,備受東西方大國期待,各領導人爭相走訪,而新總理莫迪上任後更是積極展現印度的軟、硬實力。
21世紀可能屬於印度!」5月剛勝選上任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訪美國,9月28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以印度語發表演說時,很自信的這麼說。
對照莫迪出國前幾天,印度政府宣布該國的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亞洲第1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進度超越日本和中國,更是全球第1個首次挑戰火星任務就成功的國家,且僅花費7400萬美元,比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的1億美元拍攝預算還低廉。原來,印度不光軟體實力強,太空技術也不遑多讓!
莫迪在演說中讚揚自家的太空成就,更提到印度應以3件事自豪——民主、人口紅利以及市場需求。而在這背後的投資環境與龐大商機,正是現在日、中、美、英等大國極力想擁抱的,因為印度有12.5億人口,僅次中國,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只要能與這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當好友,找到一條新出路指日可待。
外商直接投資翻倍成長
過去15年來,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成長快速,根據印度商工部統計,在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的會計年度中,整體FDI金額才剛突破50億美元,爾後隨著政府開放,相繼與美、日建立全球夥伴關係,FDI金額在2006至2007年的會計年度已翻倍、成長至155.85億美元,來到最近5個年度,則平均每年吸引超過250億美元直接投資金額,雖然規模仍不及中國,但國際間的投資地位確實提升很多。
而印度的主要直接投資來源國依序是模里西斯、新加坡、英國、日本及荷蘭,其中模里西斯占比高達35.88%,原因是模里西斯與印度有簽署租稅協定,所以許多印商或外資會在當地註冊公司,再匯款到印度投資。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分析,新加坡與印度的關係一直很好,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的樞紐,許多東南亞國家或區域以外的國家要跟印度做生意會透過新加坡,因此,兩國很早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配合2005年《印度-新加坡全面性經濟合作協定》生效,新加坡積極在當地開發大型工業區招商。
排名第3的英國則是與曾在印度殖民的歷史有關,印度當地有很多英國的百年老店,例如英國渣打銀行等。
日本、韓國投資跑很快
「歐美國家與印度有歷史淵源,一向對印度很重視,但這幾年投資成長最快的卻是日本、韓國。」徐遵慈說。日本目前是印度第4大直接投資來源國,韓國則躋身第13大。
以日本來說,日印互動良好,在經濟方面,印度從2005年開始就是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DA,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一種經濟援助)最大的受益國,兩國領袖經常互訪,並將2007年定為「日印友好年」和「日印交流年」。若觀察直接投資數字可以發現,日本在2006至2007年度時,投資印度金額僅8500萬美元,但隔年度(2007至2008年)便成長至8.15億美元,增幅逾8倍,看得出雙方「很麻吉」。
日商包括Sony、Toyota、Honda在印度都有設廠,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汽車更是印度市占率最大的汽車廠。「2012年風神鈴木在印度哈雅納省(Haryana)的生產基地面臨勞工抗爭、甚至發生暴動和縱火,當時擔任古吉拉特省(Gujarat)省長的莫迪就曾向風神鈴木招手,給予很好的投資環境,讓風神鈴木後來在古吉拉特省做得很好,還說要加碼。」徐遵慈道出這段莫迪與日商的故事。
@閱讀更多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至於韓國,浦項鋼鐵與印度奧里薩省(Orissa)在2005年簽署的鋼鐵廠開發備忘錄一直備受矚目,因為投資金額高達126億美元,是1991年印度經濟改革以來最大筆的外人直接投資案,但因環評和土地徵收問題延宕多年,還曾讓上一任韓國總統李明博為此奔走。直到今年初現任韓國總統朴槿惠出訪印度前,開發計畫終於獲得批准。儘管日韓在印度的投資都曾遇難關,但仍沒有退縮,因為印度市場無法被忽略。
在中國崛起後,印度的地位更顯重要,包括東方的中國、日本,西方的美國與歐盟,各大國都爭相想與印度建立友好外交、國防防衛與經濟利益關係。
各國領袖爭相拜訪印度
以2010年為例,包括韓國總統李明博、俄羅斯總理普丁、英國首相卡麥隆、美國總統歐巴馬、法國總統薩科齊、中國總理溫家寶、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等人,像是接力賽似的,帶著企業代表團飛往印度會談協議。
最值得注意的是英國首相卡麥隆,任內就去了兩趟。此外,2010年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雙方便簽訂160億美元的經貿協議,去年李克強上任後,第1個訪問的國家也是印度。
而在這些政要拜會印度之後,緊接著就是民間或政府資金開始進場投資。徐遵慈分析東西方的投資型態不太一樣,從投資項目來看,歐美企業大多是投資服務業,如電信、金融保險,而亞洲企業的投資則以製造業居多。
至於來自外國機構投資人的間接投資(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 FII),近2年來也有約200億美元的水準,群益印度中小基金經理人林光佑指出,今年以來截至9月底,投入印度股、債的FII金額已高達335億美元,其中138億美元流入股市,由於印度是外資今年買超最多的新興亞洲國家,因此造就股市大漲約3成,此外,去年因為通膨較高,加上升息預期,印度債市成為提款機,但今年以來債市回流197億美元資金。
日前印度工商聯合會(Assocham)研究估計,莫迪上任後的新氣象,可望在本會計年度中,帶來超過6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和外國間接投資,成長達2倍。由此看出,各國擁抱印度成為趨勢。
過去莫迪在擔任古吉拉特省省長任內即廢除繁瑣的官僚程序,吸引不少外資前往投資。被外界喻為是「親日派」的莫迪8月底出訪日本時,日本就決定未來5年將提供印度350億美元的投融資,希望加速帶動日本企業對印度的直接投資,同時提升至印度設廠的日商家數,莫迪的招商功力讓人折服。
莫迪要打響Make in India
很多人熟悉「Made in China」這個詞,現在莫迪喊出「Make in India」,徐遵慈認為很有趣:「莫迪不是用『Made in India』,『Made in India』的主詞是產品,而『Make in India』的主詞是人,就是投資者,全文是『You can make anything in India』(你可以在印度做任何東西)。」
徐遵慈表示,印度的產業結構以服務業為主,約占5成,過去外人直接投資資金也大多流向服務業,但是服務業的雇用人數效果不及製造業,無法創造就業,所以這幾年印度積極發展製造業。「中國經濟正在轉型,將來世界工廠的位置誰取代?如果中國不做,就是東協國家做,也有人說,如果印度真正改變,可以分擔一部分中國讓出的角色。」
莫迪在美國演講時曾幽默談到:「我們的人民以前玩蛇,現在玩『鼠』,透過滑鼠讓全世界運作。」看來21世紀有機會如莫迪所言:屬於印度。
小辭典
直接投資vs間接投資
直接投資是指投資者將錢直接投入,形成實體資產或是購買各種有形、無形資產的投資,如參與基礎建設投資;間接投資則是指投資各種有價證券(如股票)。
@更多文章詳見《Money錢》月刊,各大超市及書店皆有販售。
首頁
精選頻道
股市
Make in India發酵 日韓英中最積極
2015/03/30
印度,中國崛起,莫迪
中國崛起後,接下來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擁有12.5億人口的印度,備受東西方大國期待,各領導人爭相走訪,而新總理莫迪上任後更是積極展現印度的軟、硬實力。
21世紀可能屬於印度!」5月剛勝選上任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出訪美國,9月28日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以印度語發表演說時,很自信的這麼說。
對照莫迪出國前幾天,印度政府宣布該國的火星探測器順利進入火星軌道,成為亞洲第1個成功執行火星任務的國家,進度超越日本和中國,更是全球第1個首次挑戰火星任務就成功的國家,且僅花費7400萬美元,比好萊塢電影《地心引力》的1億美元拍攝預算還低廉。原來,印度不光軟體實力強,太空技術也不遑多讓!
莫迪在演說中讚揚自家的太空成就,更提到印度應以3件事自豪——民主、人口紅利以及市場需求。而在這背後的投資環境與龐大商機,正是現在日、中、美、英等大國極力想擁抱的,因為印度有12.5億人口,僅次中國,是最大的民主國家,只要能與這個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當好友,找到一條新出路指日可待。
外商直接投資翻倍成長
過去15年來,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金額成長快速,根據印度商工部統計,在2005年4月至2006年3月的會計年度中,整體FDI金額才剛突破50億美元,爾後隨著政府開放,相繼與美、日建立全球夥伴關係,FDI金額在2006至2007年的會計年度已翻倍、成長至155.85億美元,來到最近5個年度,則平均每年吸引超過250億美元直接投資金額,雖然規模仍不及中國,但國際間的投資地位確實提升很多。
而印度的主要直接投資來源國依序是模里西斯、新加坡、英國、日本及荷蘭,其中模里西斯占比高達35.88%,原因是模里西斯與印度有簽署租稅協定,所以許多印商或外資會在當地註冊公司,再匯款到印度投資。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分析,新加坡與印度的關係一直很好,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的樞紐,許多東南亞國家或區域以外的國家要跟印度做生意會透過新加坡,因此,兩國很早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 ),配合2005年《印度-新加坡全面性經濟合作協定》生效,新加坡積極在當地開發大型工業區招商。
排名第3的英國則是與曾在印度殖民的歷史有關,印度當地有很多英國的百年老店,例如英國渣打銀行等。
日本、韓國投資跑很快
「歐美國家與印度有歷史淵源,一向對印度很重視,但這幾年投資成長最快的卻是日本、韓國。」徐遵慈說。日本目前是印度第4大直接投資來源國,韓國則躋身第13大。
以日本來說,日印互動良好,在經濟方面,印度從2005年開始就是日本政府開發援助(ODA,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的一種經濟援助)最大的受益國,兩國領袖經常互訪,並將2007年定為「日印友好年」和「日印交流年」。若觀察直接投資數字可以發現,日本在2006至2007年度時,投資印度金額僅8500萬美元,但隔年度(2007至2008年)便成長至8.15億美元,增幅逾8倍,看得出雙方「很麻吉」。
日商包括Sony、Toyota、Honda在印度都有設廠,風神鈴木(Maruti Suzuki)汽車更是印度市占率最大的汽車廠。「2012年風神鈴木在印度哈雅納省(Haryana)的生產基地面臨勞工抗爭、甚至發生暴動和縱火,當時擔任古吉拉特省(Gujarat)省長的莫迪就曾向風神鈴木招手,給予很好的投資環境,讓風神鈴木後來在古吉拉特省做得很好,還說要加碼。」徐遵慈道出這段莫迪與日商的故事。
@閱讀更多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立即訂閱
登入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立即訂閱
登入觀看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
近期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用手機學理財
立 即 下 載
Money 錢
掃 描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