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眾會以保費多寡,來衡量個人預算可否支應新保單,若某張保單以低費率、高保障為特點,萬一將停售,很可能吸引民眾一窩蜂搶購。想買新保單應注意2件事,以下分別說明。
AFP理財規劃顧問王姵文建議,若僅以保費做為投保考量,容易忽略完整的保險需求,且不因為熱門保單將停售而購買。舉例來說,即使某張熱門保單的保費符合預算,若沒有檢視個人已有的保單而倉促投保,不但無法滿足保障缺口,且浪費有限的預算。
第1件事 釐清需求與預算
多數民眾把保費預算控制在年收入的10%以內,王姵文表示,以月收入3萬元、保費預算3,000元者為例,僅可做基本的保險規劃,建議根據個人情況來調整,並將預算優先規劃於最需要的保險。
雖然實支實付醫療險已是基本保障之一,但家庭經濟支柱者忽略個人的壽險、重大傷病險等保障,而將預算集中在實支實付醫療險,或替年幼子女買過多保單,萬一大人發生意外、罹重病須長期住院治療甚至不幸身故,將對家人造成負擔。
王姵文建議,應釐清個人與家庭的保障需求,知道遇到哪些狀況可藉由保險來減輕負擔,並全面思考保險規劃,較能妥善運用保費預算。
第2件事 檢視保單保額是否足夠
其次,統一保經業務經理暨保險本舖顧問陳芳琪分析,45~55歲三明治族的家庭責任相對較重,其中多數人都有買保單,但可能許久未檢視個人保險配置,部分保障可能不符合現階段需求,建議可從保額來評估保障是否充足。
以民眾尤注重的醫療險而言,若想投保新的實支實付醫療險,可先檢視舊保單的保障範圍,除了住院日額之外,實支實付限額給付的項目是否足夠,包含⑴病房費:沒有健保房時,住單人房或雙人房的自費費用;⑵手術費:門診手術、住院手術各為多少限額;⑶雜費:也就是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包括自費手術醫材、特殊藥材、非健保醫療設備等,建議雜費限額30萬元較能轉嫁風險。
陳芳琪提醒,部分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的手術費和雜費為合併計算,若兩者合併計算的額度僅數萬元,可能不足以支應新型的醫療自費項目,建議可再增加第二家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來提升保障。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本文由Money錢團隊採訪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高CP值實支實付險」改版、停售潮!留意2搶購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