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問我會不會後悔?我認為該走的路還是得走,該掉進去的坑一個也躲不了,再讓我回到10年前,我還是會成為傻傻裸辭去闖世界的勇者。分享我的經驗,讓你能更聰明的越級闖關。
我40歲前的金錢觀是由兩大力量塑造而成,第一個是來自我爸。我爸於民國75年左右貸款了7百萬元,在台中北屯買了一間透天,他當時在餐廳是當紅的樂隊領班,1個月薪水加小費可以領到20萬~30萬元,本以為能足夠支付房貸,沒想到股市泡沫破裂,餐廳業跟著沒落,房貸利率竟然也飆到15%左右。
不想重蹈父親覆轍 拒為房貸犧牲一切
此消彼漲之下,老爸到最後連利息都繳不出來,除了薪水少得可憐的餐廳工作,他還得重回殯葬業賺一場幾千元的紅包,甚至還把賭麻將當作養家的收入來源。
房貸成了壓垮他一輩子的重擔。這2、30年來,老爸的念頭只有一個,不管怎樣都要把房貸趕快還完。於是他犧牲了享受、犧牲了身體健康、犧牲了所有夢想。
兩年多前他腎臟癌走了,除了拉拔我們4個兄弟姊妹長大和那棟房子,他沒有留下什麼東西,這可能也是上一代人的縮影。
所以當他耳提面命要我出社會就盡早買房時,我心想:「我才不要勒!你都把人生活成這個樣子了,我才不要像你一樣。」我想像電玩遊戲裡的主角,以世界為家,到處去交朋友、解任務、拯救世界。沒錯,第2個塑造我金錢觀的就是「電玩」。
先努力讓自己升級 錢就會自動越賺越多
我的金錢觀,絕大部分是透過玩角色扮演遊戲(RPG)的過程中所領悟出來的。我從遊戲中學到的金錢觀對應到實際人生是這樣的:
遊戲 遊戲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要打敗最後的大魔王。遊戲中錢的用途是拿來買裝備或學新技能,破關時你根本不會在意自己有多少錢,而是等級升到了多高。
人生 錢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錢可以用來買自己喜歡的酷東西,或環遊世界、體驗美食,但若只放在銀行就只是數字而已。
遊戲 不要想著靠打小怪賺大錢。遊戲前半段的錢夠用就好,把賺到的錢用在讓自己變強,到遊戲後半段自然會有「一次掉很多錢的怪」可以打。
人生 念大學的時候常會為了10塊錢,來回騎1小時的腳踏車去買便宜的便當,或為了賺1小時幾十塊的薪水,在便利商店或大夜班打工,後來發現不如把這些時間拿來多看書,增強自己的技能,才有機會找到更高薪的工作。
遊戲 如果開金手指,讓主角在一開始就有花不完的錢,這遊戲馬上就會變得超無聊,這是毀掉一款遊戲最快的方法。
人生 常聽人說「富不過三代」,如果憑空得到一筆錢,但是又不具備使用這筆錢的技能,那把錢敗光後把人生毀了也是剛好而已。
盤點人生的理財錯誤 每次跌倒都在累積經驗值
我秉持「電玩金錢觀」,本以為自己天縱英明,在社會闖蕩一定可以過關斬將,成就一番大事業,沒想到社會沒有「憨人」想得那麼簡單,我跌了N次狗吃屎。以下盤點這10年來在理財上犯的錯,以及如果能再來一次,我會怎麼修正:
1.不該一開始就花大錢買拍片器材。我當時想,既然要拍 YouTube 影片,器材當然要一次攻頂,才能拍出質感最好的影片。沒想到技術不到位,拿再好的器材拍出來還是垃圾。要是重來一次,我會先用手機開始練習,等到攝影能力提升,再去買相對應的裝備(如同電玩設定)。
2.定期定額投資不能停。這是我認為現代人理財的基本功,不論如何一定要有一個帳戶保有一定的現金水位。遊戲中錢花完了可以睡公園,隔天起來還是勇者,但現實生活中人面對金錢壓力,常會做出錯誤的決策。
3.若能力允許,買房子其實是個很好的選擇。我出社會的年代已經和老爸那時代不同了,近20年來利率處於低檔,房市也跟著走了一段多頭。如果我準備從聯發科離職前,把當時存款的3成拿來當頭期款,談一個好利率,買一間1,500萬元的房子,我現在的命運會不會大不相同?
老天保佑,傻傻闖世界的我很幸運地活了下來,存款雖拿去亂點技能、亂買裝備花得差不多了,但等級和經驗卻累積不少,讓我能在變動快速的新世界中大展身手!
張修修 小檔案
現職:經營YouTube頻道「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及Podcast「不正常人類研究所」
簡歷:曾任華碩、聯發科國外業務及英特爾科技社群經理。目前為「人體機能最佳化」教練。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