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沒有固定公式,最佳比例應隨人生階段和情境調整。從年齡公式到風險承受能力,再到生活狀態,靈活的資產管理策略才能因應變化無常的現實需求。
股債配置有最佳比例嗎?
許多人參考的是這個簡單也直覺的公式:「100-年齡=股票的比例」,例如30歲的年輕人可以把70%(100-30=70)的資產投資於風險高、報酬也較高的攻擊型股票,30%為穩健資產,如債券或現金。當年紀越來越大,就按公式提高穩健資產的比重。
現今也有不少聲音認為,隨著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持有股票的比例應該增加10%,公式就變為:「110-年齡」,同樣是30歲的年輕人,就會變成持有80%的股票,20%債券或現金。
當然,這些建議都只是提供一個參考,大家還是要依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來調整。我個人債券比重低於10%,主要是因為,根據歷史資料,股票的報酬率優於債券,且自認承受風險波動的能力較大,為追求報酬,因此選擇這樣安排。
人生狀態決定投資策略
前些日子和一位前輩聊天後,我對於股債配置最適比例有了新的體悟。「有沒有想過用人生狀態來評估?」這位前輩在33歲時創業,從創業那天開始,他把個人投資的金融商品轉為保守,除了持有60%~70%以上的債券、現金之外,股票也選擇防禦型股票,而非成長型科技類股票。他認為,即使當時他還很年輕,但金融市場過大的波動會影響到他衝刺本業工作的心情,因此做這樣的安排。
隨著事業上軌道,45歲後的他才開始在個人投資上變積極,不只將多數資產配置轉為股票,更直接以個股操作為主。然而最近他又再一次把投資部位轉為保守,原因是他父親罹癌,需要長時間進出醫院,照顧病人是辛苦的,這時候若還要面對過大的資產波動,只會讓人身心都承受更大痛苦,因此他的資產配置比例再度趨於保守。
這和我們傳統理解的股債資產配置想法不同,但似乎也挺接地氣的。資產配置沒有最佳比例,所謂的最適宜比例不就是根據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遇到不同生活情境時做調整?這也讓我想起,我有位在PCB(電路板)產業工作的朋友,他說自己雖然身處PCB產業,最了解它的景氣脈動,但投資上他絕不碰這產業的股票,「萬一碰到PCB業景氣低迷,我工作和投資都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很危險的事!」這些對話都提供了我新一層思考,也跟各位讀者分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1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