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指數化投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本期新專欄由科技業出身的Jet Lee帶來第一手觀察,從「成本」談起,揭開多數主動基金難以打敗市場的原因,並帶你掌握穩健投資的3大關鍵。   超過10年的指數化投資經驗讓我深信,這是最適合工作繁忙族群以及最有效率的投資方式。我個人認為進行指數化投資須具備以下3個要點: 1.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交易手續費、交易稅、買賣價差……等項目,都應該要盡可能地降低。 2.透過分散的方式去投資並持有整個市場。不管是股票、債券還是房地產,都盡可能地利用ETF或是低成本的工具去追蹤整體市場的績效表現。 3.長期留在市場上以獲得完整報酬。大多數投資人常常會因為刻意要避開市場下跌,結果反而錯失了最肥美的上漲報酬。或是因為害怕下跌,結果沒有長期停留在市場上,反而無法讓財富產生複利效應。   美國基金多落後基準指標 關鍵在於成本高低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應該要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由SPIVA報告統計的數據,從表格(見下圖)可以發現,美國長期以來各類型基金落後基準指標的比例有多高。  例如美國大型股基金類別的基準指標就是標普(S&P)500指數,大家可以看到,經過20年(截至 2024 年底),只有不到5%的基金長期績效可以贏過基準指標。明明基金產業背後有專業經理人、龐大研究團隊去決定每一次的投資,可是長期下來絕大多數基金的投資績效還是輸給了基準指標。 這些基準指標有特別做了什麼嗎?沒有,基準指標就只是單純反映一個資產或市場類別的平均表現,是一個完全被動的統計結果。不過基準指標的最大優勢就是「零成本」,光是不用成本這件事就能贏過同類別的絕大多數基金。 所以指數化投資人都很強調應該要使用低成本的指數型ETF來作為主要投資工具。因為只要讓自己的投資因為降低成本而盡可能貼近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會贏過絕大部份高成本基金。 在台灣有許多ETF的總開支費用很高,尤其是高周轉率的ETF。當你看到一檔ETF在每季調整成分股的時候都會一口氣換很多檔成分股,這檔ETF的總費用一定不低。因為一檔ETF除了經理費、保管費之外,在轉換成分股的時候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證券交易稅。成分股轉換得越頻繁,這些費用就會更高。 投資人要有一個認知,一檔ETF的所有費用都是這檔ETF的全體投資人所支付,並不是由投信公司來承擔這些費用。   少交易才能降成本 每多省1%就是多賺1% 指數化投資人會常常勸勉大家應該要長期投資,其實這也是可以節省成本的重要因素。當你因為經濟指標、市場情緒,或是殖利率變化而不斷進行投資組合的調整,你除了要付出證交稅、手續費之外,還會因為每次調整投資組合時產生買賣價差。這些都是因為頻繁交易而需要額外付出的「摩擦成本」。 當你每多付出1%的交易成本,就代表你得要想辦法在其他地方賺回這1%。當你比別人多省下1%,就是先贏了別人1%的報酬。 或許你曾聽過「費用不重要,能賺更多錢比較重要」。但其實我們並沒有辦法掌握每一次的投資報酬。散戶唯一能有效掌握,並且對於投資績效有長期助益的因子,其實是如何有效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指數化投資才是散戶明燈?超過95%大型股基金長期跑輸大盤!

2025/08/18
ETF , 指數化投資 , 投資成本 , 長期投資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指數化投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本期新專欄由科技業出身的Jet Lee帶來第一手觀察,從「成本」談起,揭開多數主動基金難以打敗市場的原因,並帶你掌握穩健投資的3大關鍵。

 

超過10年的指數化投資經驗讓我深信,這是最適合工作繁忙族群以及最有效率的投資方式。我個人認為進行指數化投資須具備以下3個要點:

1.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交易手續費、交易稅、買賣價差……等項目,都應該要盡可能地降低。

2.透過分散的方式去投資並持有整個市場。不管是股票、債券還是房地產,都盡可能地利用ETF或是低成本的工具去追蹤整體市場的績效表現。

3.長期留在市場上以獲得完整報酬。大多數投資人常常會因為刻意要避開市場下跌,結果反而錯失了最肥美的上漲報酬。或是因為害怕下跌,結果沒有長期停留在市場上,反而無法讓財富產生複利效應。

 

美國基金多落後基準指標 關鍵在於成本高低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應該要盡可能降低投資成本。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由SPIVA報告統計的數據,從表格(見下圖)可以發現,美國長期以來各類型基金落後基準指標的比例有多高。 

例如美國大型股基金類別的基準指標就是標普(S&P)500指數,大家可以看到,經過20年(截至 2024 年底),只有不到5%的基金長期績效可以贏過基準指標。明明基金產業背後有專業經理人、龐大研究團隊去決定每一次的投資,可是長期下來絕大多數基金的投資績效還是輸給了基準指標。

這些基準指標有特別做了什麼嗎?沒有,基準指標就只是單純反映一個資產或市場類別的平均表現,是一個完全被動的統計結果。不過基準指標的最大優勢就是「零成本」,光是不用成本這件事就能贏過同類別的絕大多數基金。

所以指數化投資人都很強調應該要使用低成本的指數型ETF來作為主要投資工具。因為只要讓自己的投資因為降低成本而盡可能貼近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會贏過絕大部份高成本基金。

在台灣有許多ETF的總開支費用很高,尤其是高周轉率的ETF。當你看到一檔ETF在每季調整成分股的時候都會一口氣換很多檔成分股,這檔ETF的總費用一定不低。因為一檔ETF除了經理費、保管費之外,在轉換成分股的時候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證券交易稅。成分股轉換得越頻繁,這些費用就會更高。

投資人要有一個認知,一檔ETF的所有費用都是這檔ETF的全體投資人所支付,並不是由投信公司來承擔這些費用。

20250722-079.png

 

少交易才能降成本 每多省1%就是多賺1%

指數化投資人會常常勸勉大家應該要長期投資,其實這也是可以節省成本的重要因素。當你因為經濟指標、市場情緒,或是殖利率變化而不斷進行投資組合的調整,你除了要付出證交稅、手續費之外,還會因為每次調整投資組合時產生買賣價差。這些都是因為頻繁交易而需要額外付出的「摩擦成本」。

當你每多付出1%的交易成本,就代表你得要想辦法在其他地方賺回這1%。當你比別人多省下1%,就是先贏了別人1%的報酬。

或許你曾聽過「費用不重要,能賺更多錢比較重要」。但其實我們並沒有辦法掌握每一次的投資報酬。散戶唯一能有效掌握,並且對於投資績效有長期助益的因子,其實是如何有效降低成本。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20241101-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