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理財,風險,投資,0050,艾蜜莉,蕭世斌,李奇芬,報酬率
要怎麼做,才能一輩子都有錢? 答案是:學理財,而且越早越好。這點知名財經部落客怪老子蕭世斌體悟最深,因為他是起步晚的實例,「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是,投資是一種賭博,因此出社會後,財富累積完全是『加法』,拼得很辛苦、省得更辛苦,資產也不過是按部就班地『慢慢』成長。」
一直到40歲時,蕭世斌發現,認真工作與致富無關,並且了解到,靠薪資只能讓生活勉強過得去,他才開始學理財,財富也才滾大起來,「這就是加法與複利滾存法的最大差別。」
蕭世斌嚴肅地說,真正把理財搞懂後,才知道過往失去了多少機會。只是複利滾錢要看到威力,第一,時間要拉得夠長,因此理財專家總是頻頻呼籲大家,一定要趁早學投資、進場試水溫。理財教母林奇芬就強調,30歲前因為少了繳房貸、養小孩的沉重負擔,最有本錢加入理財的行列,「就算一個月只領22K,我認為都有能力拿出1萬元開始投資。」
害怕風險 搞不清狀況才是問題所在
經常與網友互動的艾蜜莉發現,靠股票投資養大資產的人相當有限,「多數人認為,投資股票很危險,女性朋友尤其擔心風險,但我認為,最危險的事情是去碰不懂的投資,或沒認清狀況就往市場衝。」
艾蜜莉提到,只要把投資學透了,進場前把每個步驟可能帶來的情況都釐清,「就像當個產品經理一樣,把辦活動的每個流程都演練一遍,心情就可以篤定很多。」
如果真的還是害怕,艾蜜莉建議,可以漸進式參與市場,例如先嘗試定期定額買ETF,等到看見實績,相信投資的力量後,再慢慢加入投資大型績優股的行列,「我曾經做過模擬,把時間拉長至少3到5年,任何時間怎麼亂買元大台灣五○(○○五○),報酬率都可以打敗定存。」艾蜜莉解釋,以全時間線來看,主要市場的ETF走勢都是向上,只要耐著性子持續買入,都會有不錯的獲利。
清楚最壞的情況 面對波動才不會恐懼
當然,能創造越高的報酬率越好,問題是要面對這個不變的鐵則──高報酬高風險,「大家都想要年年賺10%,但怎麼達到呢?」蕭世斌經常跟學員說,如果能夠承擔一點風險,就去買區域市場ETF,「但是這樣講沒有用,看到漲跌,大家就是會怕。」因此他不只要學員認識報酬,更要認識波動。
「只有對波動了然於胸,才不會對市場起伏恐懼,才有可能買著、放著,等待賺錢的時刻來臨。」蕭世斌解釋,每一檔股票或基金,都有過往的波動度(標準差)與年均報酬可參考,掌握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如果自己能接受,才有機會買進後持有並賺錢。
蕭世斌舉例,倘若一檔基金年平均報酬率為12%,標準差為15%,以統計學常用的常態分布來看,有95%的機率,報酬上限是42%(12%加上2個標準差),下限是-18%(12%減2個標準差)。簡單說,未來1年的報酬率,有95%的機率出現在-18%至42%之間。
此時,你需要問問自己, 最糟賠-18%可接受嗎? 如果不能,就換個標的試算一下,直到找到你最滿意的報酬率與能接受的波動度為止。
投資理財其實不是在追求高報酬率,而是永遠都會賺錢,如何永遠賺?最主要還是得克服心理關卡。心理關卡如何跨越?懂了、知道了是關鍵,所以林奇芬不厭其煩地要年輕人去學理財,艾蜜莉甚至是蕭世斌的學生,搞懂理財之後,她現在不上班也有錢。
先學理財後享受 你就是千萬富豪
當然,學會理財也要學會控制消費欲望,「這是順序問題。」基金教母蕭碧燕以自己為例表示,她是把房貸繳清、有了一筆令人安心的資產後,才開始出國旅遊、買奢侈品。
事實上,晉升千萬富豪不是遙不可及的事,只要順序對了,先攢一筆約30萬元的本,然後徹底解波動風險,找到年報酬率10%的組合,那麼只要35年,這筆約30萬元的本,就會滾大成千萬元。更何況,你不會只有一筆30萬元,當繼續投入第2筆、第3筆……就算沒有富爸爸、富媽媽,依然可以靠自己的理財能力,完成人生各階段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