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我們想讓你知道】 人的能力其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一直成長的,取決於你是否抱有「成長型思維」。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視挑戰為成長的機會,願意努力去克服困難。相反,若你陷入了「僵固型思維」,就會害怕嘗試新事物,怕自己做不到,結果就會錯過提升自己的良機。你是哪種人呢?   文/陳海賢《重新找回自己》   你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還是不斷成長的? 在卡蘿. 杜維克看來,這不是一個一般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應著 2 種不同的心智模式:成長型思維和僵固型思維。   決定你能力發展的關鍵差異-成長型思維 v.s 僵固性思維 一個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 並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成長上;而一個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 會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並把注意力集中在「證明自己行還是不行」上。 能力的隱含信念,決定著我們會如何看待挑戰、失敗、努力、 批評……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和幸福。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挑戰看作「證明自己可能不行」 的風險,因而回避挑戰;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把挑戰看作能力成長的機會,因而迎接挑戰。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認為努力是一件可恥的事,越需要努力,越說明能力不足,所以就算努力,他們也會偷偷努力;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把努力看作激發人能力的必要手段,並以努力為榮。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批評當作對他本人的負面評價; 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把批評當作幫助自己改進的回 饋,雖然他(她)在面對批評時同樣會感到難受。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他人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失敗,因 為別人做到了而自己沒做到;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更願意 從他人的成功中吸取經驗,甚至還會因為他人的成功而備受鼓 舞,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成長型思維背後成功的原因-強大的安全感 仔細思索,你會發現成長型思維的底層是自我的安全感。這 種安全感的存在不是因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是因為「我有很多可能性」。擁有這種安全感的人,不需要保護某種特定的自我觀念,也不需要過度的自我關注。他們突破了自我中心的束縛,轉而從成長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 在這種視角下,「自我」並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創造和形成自身的過程,通過進入真實世界,通過與世界和他人互動,也通過接受挑戰。從發展的角度看,自我是在應對現實的挑戰中不斷發生改變的過程。而這個挑戰的反面,就是讓我們停滯不前,困於自我的挫敗感。 我曾問讀者 2 個問題(也想問正在閱讀本書的你): 「你曾遇到什麼事,當時你覺得做不到,最後卻做到了?」 「和 3 年前的你相比,你覺得自己最大的進步是什麼?」 ​ 分享實際案例-從「做不到」到「做到了」的真實成長故事 很多朋友寫下了他們自己的故事: 我第一年做 ERP1諮詢顧問時,第一是因為經驗不足,業 務不熟練,所以邏輯推斷能力也受限;第二是不知道運氣好 還是不好,各種千奇百怪的 bug2一定會被我碰上。事情多, 而且必須解決,1 年的時間裡我基本都在一邊否定自己,一邊鼓勵自己:菜鳥就一定要努力!很多時候精神百倍地工作, 加班到晚上 10 點左右回家,睡前哭一會兒,第二天繼續。 第二年,我就可以不太流暢但是基本順利地處理問題了。 到 1 年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基本功和跨領域業務比 身邊的資深顧問還要好了,因為我用心了。 現在不做 ERP 了,但是那時候學會的自信、解決問題的 能力和方法,讓我受益終身,而且當我回想黑暗的第一年時, 發現自己真的沒有那麼糟糕。 研三時,導師讓我投一篇影響因子比較高的英文論文。 我沒有經驗,覺得自己的學術能力和能投入的時間不足,因 此並不覺得自己能做成這件事。但一方面導師的要求不好回絕,另一方面覺得這次英文投稿也是難得的經歷,於是就著手去做了。 在這種心態下,我對結果並沒感到很大壓力,只是比同 學們投入了更多時間,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期間各種波折, 加上畢業論文和工作的壓力,真是讓人非常辛苦。有時想到 自己比別人付出這麼多,還不一定能有成果,心裡還是有點 憋屈。但再一想,不做這事一定不成,做了還有希望,既然已經開始,就不想別的,好好盡力吧。 經歷 3 次修改,論文終於被接收了。這期間我也找了工 作,去實習,完成了畢業論文,什麼事也沒耽誤。如果當初 不做這件事,時間可能也就這麼過去了,因為寫這篇論文, 我利用時間的能力和應對焦慮的能力都提升了。現在想來, 覺得做這件事還是很值得的。 3 年前,我還是一個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非常敏感的人, 會為了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而久久介懷。這 樣的性格給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在這 3 年中,我接觸了正念、森田療法、認知行為等各種心理學知識,也接受過心理 諮詢師的幫助,一點一點發生著改變。 現在的我,樂觀、勇敢、堅韌,知道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能更好地接納自己,也不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了。這是我 3 年來最大的進步。未來 3 年,希望自己可以繼續進步,更好 地理解自己的情緒,也能讓內心的小孩更好地長大。 這些讀者的經歷,清晰地勾勒出自我成長和變化的軌跡。回 顧這些成長的經歷,能讓我們看到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也能 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提醒自己:也許我現在的擔心和當初的擔心並沒有不同,而我當初卻做成了那件被認為很難的事。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成長出新的自我,從來就沒有容易過。   四步驟跳脫侷限,進入持續成長的迴圈 成長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從微觀層面看,人的大腦由各種各樣的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的聯結方式構成了我們儲存和加工 資訊的能力。未知的挑戰一方面讓我們焦慮,另一方面也在不斷 訓練我們的大腦。挑戰越多,大腦就會變得越複雜,相應地,人 的能力也會不斷成長。 從宏觀層面看,人的能力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增長起來的。 我們與環境的互動越多,獲得回饋的機會就越多,我們的能力增長就越快。 這正像精益創業的思路:一個創業者需要快速形成一個產品的 DEMO,通過市場檢驗獲得回饋,快速反覆迭代產品,產品 才會越變越好。假如創業者也陷入僵固型思維,害怕面對市場的批評,只願意把產品停留在幻想中,他就會失去很多有益的回饋。 只有進入實踐領域,我們才能不斷積累真實的經驗,人的心智才 能不斷獲得成長。而要進入這種成長的迴圈,需要做到以下 4 點: (1)進入真實世界。 (2)突破自己身上的殼。 (3)把握關係以外的內容。 (4)思考「怎麼做」,而不是「是什麼」。   本文摘自《重新找回自己》,作者:陳海賢、出版社:金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Angela;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 ​

遇到事情採取甚麼方式,直接看出你是哪種人!成長型 VS 僵固性

2024/07/10
成長型 , 僵固 , 思維 , 自我成長

【我們想讓你知道】

人的能力其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一直成長的,取決於你是否抱有「成長型思維」。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視挑戰為成長的機會,願意努力去克服困難。相反,若你陷入了「僵固型思維」,就會害怕嘗試新事物,怕自己做不到,結果就會錯過提升自己的良機。你是哪種人呢?
 

文/陳海賢《重新找回自己》

moneybook062702yuchen.jpeg

 

你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還是不斷成長的?

在卡蘿. 杜維克看來,這不是一個一般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應著 2 種不同的心智模式:成長型思維和僵固型思維。

 

決定你能力發展的關鍵差異-成長型思維 v.s 僵固性思維

一個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 並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成長上;而一個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 會認為人的能力是固定的,並把注意力集中在「證明自己行還是不行」上。

能力的隱含信念,決定著我們會如何看待挑戰、失敗、努力、 批評……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和幸福。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挑戰看作「證明自己可能不行」 的風險,因而回避挑戰;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把挑戰看作能力成長的機會,因而迎接挑戰。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認為努力是一件可恥的事,越需要努力,越說明能力不足,所以就算努力,他們也會偷偷努力;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把努力看作激發人能力的必要手段,並以努力為榮。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批評當作對他本人的負面評價; 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容易把批評當作幫助自己改進的回 饋,雖然他(她)在面對批評時同樣會感到難受。

陷入僵固型思維的人,會把他人的成功看作自己的失敗,因 為別人做到了而自己沒做到;而秉持成長型思維的人,卻更願意 從他人的成功中吸取經驗,甚至還會因為他人的成功而備受鼓 舞,覺得自己也能做到。

 

成長型思維背後成功的原因-強大的安全感

仔細思索,你會發現成長型思維的底層是自我的安全感。這 種安全感的存在不是因為「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是因為「我有很多可能性」。擁有這種安全感的人,不需要保護某種特定的自我觀念,也不需要過度的自我關注。他們突破了自我中心的束縛,轉而從成長和發展的角度看問題。

在這種視角下,「自我」並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而是一個不斷創造和形成自身的過程,通過進入真實世界,通過與世界和他人互動,也通過接受挑戰。從發展的角度看,自我是在應對現實的挑戰中不斷發生改變的過程。而這個挑戰的反面,就是讓我們停滯不前,困於自我的挫敗感。

我曾問讀者 2 個問題(也想問正在閱讀本書的你):

「你曾遇到什麼事,當時你覺得做不到,最後卻做到了?」

「和 3 年前的你相比,你覺得自己最大的進步是什麼?」

分享實際案例-從「做不到」到「做到了」的真實成長故事

很多朋友寫下了他們自己的故事:

我第一年做 ERP1諮詢顧問時,第一是因為經驗不足,業 務不熟練,所以邏輯推斷能力也受限;第二是不知道運氣好 還是不好,各種千奇百怪的 bug2一定會被我碰上。事情多, 而且必須解決,1 年的時間裡我基本都在一邊否定自己,一邊鼓勵自己:菜鳥就一定要努力!很多時候精神百倍地工作, 加班到晚上 10 點左右回家,睡前哭一會兒,第二天繼續。

第二年,我就可以不太流暢但是基本順利地處理問題了。 到 1 年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的基本功和跨領域業務比 身邊的資深顧問還要好了,因為我用心了。

現在不做 ERP 了,但是那時候學會的自信、解決問題的 能力和方法,讓我受益終身,而且當我回想黑暗的第一年時, 發現自己真的沒有那麼糟糕。

研三時,導師讓我投一篇影響因子比較高的英文論文。 我沒有經驗,覺得自己的學術能力和能投入的時間不足,因 此並不覺得自己能做成這件事。但一方面導師的要求不好回絕,另一方面覺得這次英文投稿也是難得的經歷,於是就著手去做了。

在這種心態下,我對結果並沒感到很大壓力,只是比同 學們投入了更多時間,按部就班地進行著。期間各種波折, 加上畢業論文和工作的壓力,真是讓人非常辛苦。有時想到 自己比別人付出這麼多,還不一定能有成果,心裡還是有點 憋屈。但再一想,不做這事一定不成,做了還有希望,既然已經開始,就不想別的,好好盡力吧。

經歷 3 次修改,論文終於被接收了。這期間我也找了工 作,去實習,完成了畢業論文,什麼事也沒耽誤。如果當初 不做這件事,時間可能也就這麼過去了,因為寫這篇論文, 我利用時間的能力和應對焦慮的能力都提升了。現在想來, 覺得做這件事還是很值得的。

3 年前,我還是一個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非常敏感的人, 會為了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一個眼神而久久介懷。這 樣的性格給我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在這 3 年中,我接觸了正念、森田療法、認知行為等各種心理學知識,也接受過心理 諮詢師的幫助,一點一點發生著改變。

現在的我,樂觀、勇敢、堅韌,知道了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能更好地接納自己,也不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了。這是我 3 年來最大的進步。未來 3 年,希望自己可以繼續進步,更好 地理解自己的情緒,也能讓內心的小孩更好地長大。

這些讀者的經歷,清晰地勾勒出自我成長和變化的軌跡。回 顧這些成長的經歷,能讓我們看到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也能 讓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提醒自己:也許我現在的擔心和當初的擔心並沒有不同,而我當初卻做成了那件被認為很難的事。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成長出新的自我,從來就沒有容易過。

 

四步驟跳脫侷限,進入持續成長的迴圈

成長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從微觀層面看,人的大腦由各種各樣的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的聯結方式構成了我們儲存和加工 資訊的能力。未知的挑戰一方面讓我們焦慮,另一方面也在不斷 訓練我們的大腦。挑戰越多,大腦就會變得越複雜,相應地,人 的能力也會不斷成長。

從宏觀層面看,人的能力是通過與環境的互動增長起來的。 我們與環境的互動越多,獲得回饋的機會就越多,我們的能力增長就越快。

這正像精益創業的思路:一個創業者需要快速形成一個產品的 DEMO,通過市場檢驗獲得回饋,快速反覆迭代產品,產品 才會越變越好。假如創業者也陷入僵固型思維,害怕面對市場的批評,只願意把產品停留在幻想中,他就會失去很多有益的回饋。 只有進入實踐領域,我們才能不斷積累真實的經驗,人的心智才 能不斷獲得成長。而要進入這種成長的迴圈,需要做到以下 4 點:

(1)進入真實世界。

(2)突破自己身上的殼。

(3)把握關係以外的內容。

(4)思考「怎麼做」,而不是「是什麼」。

 

本文摘自《重新找回自己》,作者:陳海賢、出版社:金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Angela;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