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高盛關了金磚4國基金,代表一個年代的殞落,不過,投資標的差異過大的基金本來就不該買。倒是當中的中國、印度,今年題材豐厚,單筆、定期定額同時做,可拉高獲利機會。 由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所提出的金磚4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概念,曾經風靡全球市場,高盛並於2006年順勢推出「金磚4國基金」,讓投資人愛不釋手。 不過,「金磚」這幾年不僅光芒黯淡,甚至其中兩塊磚已變成了「地磚」,終於,高盛決定要關閉該基金,主要原因便是基金資產規模自2010年見頂以來,大減88%。 投資標的特色差異大 績效互相拉扯難表現 早在金磚還耀眼四射時,我就不斷提醒投資人不要買這種「4合1」基金,因為4個國家的題材、特色差距太大,績效難免互相拉扯。就以海嘯後的大環境來說,能源、原物料價格頻頻走低,俄羅斯、巴西的表現淒慘,縱使中國、印度偶有表現,但4國加起來的整體績效,就是無法有佳作,因為一定會被當中疲弱的國家拖累。 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因為就算亞洲好也沒有用,東歐、拉美扯個後腿,績效馬上抵銷,自然不易見到漂亮成績。 有投資人會說,這樣不是剛好可以規避風險,才不會因為單買東歐、或拉美,而跌得七葷八素?這又是謬誤的思維。我常常說,市場的漲跌難以掌握,可以做的是聰明做好投資組合,如何個聰明法呢?一網打盡最優,而所謂的一網打盡,不是叫你去買「一檔」包山包海的全球型產品。 預算足夠,除把美國、歐洲等成熟國家一一買起來外,還要把三大區域新興市場也補足。好處是,若當中某些區域表現不好,就繼續定期定額扣款,等待景氣回春;而見到有些區域達到停利點時,就果斷贖回。這樣一來,便能掌握各股市漲升的行情,而不至於因為某市場的疲累,讓你失去來自紅光滿面市場的獲利。 事實上,這樣分開買的策略,不論市場走勢如何,都可以應付自如,像是2007年新興市場齊好,因為三大區域新興市場都有納入投資組合,自然一個都不會漏賺;而碰到海嘯後成熟市場翻轉的環境,同樣也可以抓到成熟市場向上挺進的報酬。 美、歐優先買 新興市場首選亞洲 當然,有投資人會問,預算不夠如何一網打盡全球市場?這時候先後順序就很重要了。以目前的環境來看,成熟市場包括美國、歐洲應該優先買進,至於新興市場中則以亞洲為首選。 也就是說,此時最佳投資組合是:美國+歐洲+亞洲,等到有多餘的錢時,再把其他補上。而以俄羅斯為首的東歐及以巴西為首的拉美,獲利的時間點可能需要拉得很長,而一般投資人都不擅於等待,所以還是暫時避免吧! 新興市場中為什麼看好亞洲?因為中國有太多題材可以期待,包括:➊持續營造寬鬆環境;➋十三五定調,可以預期習主席一定要做出些成績;➌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➍MSCI全球指數調升A股權重。這樣看來,人民幣將趨穩,而股市有機會向上爬升。 @全文未完,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且中國不僅人口多,老百姓也有錢,世界工廠變世界市場後,金融發展、服務都可望為中國增添動力,而當中國好,勢必帶動整個亞洲市場走揚,發酵時間或許就出現在2016下半年。 另外印度也可以關注。雖然印度股市近期曾創下新高,但未來還是有機會見到更高價位。總理莫迪上任後,持開放政策,讓外資投資印度的保險、國防和鐵路等領域,且合理化外國直接投資在建築、種植和醫療等領域的投資管道。值得一提的是,外國直接投資是長期行動,有助於當地老百姓的就業,進一步改善生活、刺激內需,形成良性循環。 中國、印度股市 跌跌撞撞中前進 所以,如果想買單一國家基金,中國、印度可以考慮,就是千萬不要買4合1的產品。若對金磚4國念念不忘,那就買4檔單一國家基金,絕對好過買組合型的產品。 要提醒的是,中國的經濟定調為「穩增長」,既然當中有一個「穩」字,就表示瘋狂演出的機會少了,所以不要再期待不切實際的「飆漲」行情。印度也是類似狀況,股市指數已創下新高,往上直直衝的機會限縮。 可預見的是,中國、印度的股市會漲,但將以跌跌撞撞的走勢向上表態,此時,投資策略可以調整為「單筆+定期定額」同時做,單筆進場是因為既然市場會往上走,一次大筆買進有機會賺得比較多,但因為跌跌撞撞,為免投資人受到太大的驚嚇,就要搭配定期定額來緩和當市場修正的虧損。 ​ 舉例來講,倘投資人在中國A股4000點單筆進場,到現在都還虧錢,但如果搭配定期定額,因為在低檔時也持續扣款,所以定期定額的報酬率多半已經負轉正,此時,即使見到單筆報酬率仍為負,心情上也不會這麼鬱悶。所以說投資靠方法,成功則靠心法,心情穩了,絕對可以有效拉高投資成功率!

買中國印度採單筆+定期定額

2016/02/17
TPP,東協,基金,蕭碧燕,新興市場

高盛關了金磚4國基金,代表一個年代的殞落,不過,投資標的差異過大的基金本來就不該買。倒是當中的中國、印度,今年題材豐厚,單筆、定期定額同時做,可拉高獲利機會。



由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所提出的金磚4國(BRIC,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概念,曾經風靡全球市場,高盛並於2006年順勢推出「金磚4國基金」,讓投資人愛不釋手。

不過,「金磚」這幾年不僅光芒黯淡,甚至其中兩塊磚已變成了「地磚」,終於,高盛決定要關閉該基金,主要原因便是基金資產規模自2010年見頂以來,大減88%。




投資標的特色差異大
績效互相拉扯難表現


早在金磚還耀眼四射時,我就不斷提醒投資人不要買這種「4合1」基金,因為4個國家的題材、特色差距太大,績效難免互相拉扯。就以海嘯後的大環境來說,能源、原物料價格頻頻走低,俄羅斯、巴西的表現淒慘,縱使中國、印度偶有表現,但4國加起來的整體績效,就是無法有佳作,因為一定會被當中疲弱的國家拖累。

同樣的邏輯也發生在全球新興市場基金,因為就算亞洲好也沒有用,東歐、拉美扯個後腿,績效馬上抵銷,自然不易見到漂亮成績。

有投資人會說,這樣不是剛好可以規避風險,才不會因為單買東歐、或拉美,而跌得七葷八素?這又是謬誤的思維。我常常說,市場的漲跌難以掌握,可以做的是聰明做好投資組合,如何個聰明法呢?一網打盡最優,而所謂的一網打盡,不是叫你去買「一檔」包山包海的全球型產品。

預算足夠,除把美國、歐洲等成熟國家一一買起來外,還要把三大區域新興市場也補足。好處是,若當中某些區域表現不好,就繼續定期定額扣款,等待景氣回春;而見到有些區域達到停利點時,就果斷贖回。這樣一來,便能掌握各股市漲升的行情,而不至於因為某市場的疲累,讓你失去來自紅光滿面市場的獲利。

事實上,這樣分開買的策略,不論市場走勢如何,都可以應付自如,像是2007年新興市場齊好,因為三大區域新興市場都有納入投資組合,自然一個都不會漏賺;而碰到海嘯後成熟市場翻轉的環境,同樣也可以抓到成熟市場向上挺進的報酬。




美、歐優先買
新興市場首選亞洲


當然,有投資人會問,預算不夠如何一網打盡全球市場?這時候先後順序就很重要了。以目前的環境來看,成熟市場包括美國、歐洲應該優先買進,至於新興市場中則以亞洲為首選。

也就是說,此時最佳投資組合是:美國+歐洲+亞洲,等到有多餘的錢時,再把其他補上。而以俄羅斯為首的東歐及以巴西為首的拉美,獲利的時間點可能需要拉得很長,而一般投資人都不擅於等待,所以還是暫時避免吧!

新興市場中為什麼看好亞洲?因為中國有太多題材可以期待,包括:➊持續營造寬鬆環境;➋十三五定調,可以預期習主席一定要做出些成績;➌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➍MSCI全球指數調升A股權重。這樣看來,人民幣將趨穩,而股市有機會向上爬升。


@全文未完,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官網會員
 
《Money錢》成立LINE@官方帳號囉! 

趕快按下加入好友吧!  好友人數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立即登入會員,每天可免費閱讀5篇VIP文章!
或立即訂閱可無限閱讀!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