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我們想讓你知道】 為什麼市場上的百年企業那麼稀少?明明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最終還是迎來被收購、併購或是破產的命運?業績真的是公司經營的第一指標嗎?搞懂商業世界的規則是「適者生存」並非「強者生存」,拋開傳統思維禁錮,探究企業經營的底層邏輯。   文/曾小軍《解碼商業模式:如何從一個想法到一個商業模式》   傑弗里.魏斯特(Geoffrey West)在《規模的規律和祕密》(Scale) 一書中,分析了標準普爾資料庫中,1950 ∼ 2009 年美國市場上進行交易的 28,853 家公司,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截至 2009 年,在這 28,853 家公司中,共有 22,469 家公司已經消失,比率約為 77.9%。在這些消失的公司中,有 45% 被其他公司併購,9% 破產清算,3% 被私有化,0.5% 經歷了槓桿收購,0.5% 被反收購,剩餘的則是其他原因導致了消亡。    成為百年企業的機率僅為 4.5% 在此基礎上,魏斯特提出了公司「死亡曲線」的概念,並繪製了一系列數據圖。圖 8-3 是這些數據圖中的一個,表現的是因破產清算而消亡的公司的死亡曲線。在圖中,50 年內消亡的公司幾乎占到了公司總數的 100%,其中 50% 在不到 10 年的時間裡便宣告「死亡」,上市 30 年後還存活的公司不到 5%。由此,魏斯特得出了一個並不樂觀的結論: 一家公司能夠連續存在 100 年的機率,只有 4.5%;而連續存在 200 年的機率,僅為十億分之一。      50% 企業將於 10 年內消亡 在魏斯特的研究成果中,還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結論:無論隨意追蹤多少家企業,每經過 10.5 年,這些企業就會消失一半。這個結論或許會讓許多企業管理者感到不那麼愉快。與此同時,魏斯特還發現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正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而變得越發短暫(見圖 8-4)。    比業績更重要的是能力 有人說企業經營的一切行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業績成長。他們認為,只要業績成長,就能掩蓋一切問題。其實,這是誤解了業績成長的本質。如果企業的經營行為都是為了業績成長,那麼企業發展就被業績成長綁架了,策略也被業績成長綁架了。比如:上市企業為了每年財報的成長曲線,策略眼光只有 1 年;資本市場上講的市值管理,也是為了業績的成長。這些都是把業績成長當成了企業經營的目的, 是對業績成長本質的誤解。而實際上,業績成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比如,可口可樂先是把首席行銷長改為首席成長官,後又重新任命了首席行銷長。 常有企業家說要打造百年企業。什麼是百年企業?是百年業績成長嗎?不,是百年生存。一家企業,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在業績達到巔峰的時候,為什麼?因為慣性。現在的成功是過去的慣性帶來的,但是環境在變化,市場也在變化,現有的慣性可能支撐不了未來的業績成長。企業未來要靠什麼實現業績成長?或許是第二曲線,又或是第三曲線。那第二曲線和第三曲線的本質是什麼?不只是新的業務,還有第二曲線和第三曲線的能力。    生存才是首要原則 新的能力可以帶來新的機會和業務,而能力是發展出來的。所以, 對企業來說,比業績成長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發展。企業為什麼要不斷發展新的能力?不是為了業績成長,而是為了生存。  商業世界的規則是「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當環境突變時,當「黑天鵝」不斷出現時,企業要考慮的不是業績成長,而是生存。百年企業的最高境界不是業績成長 100 年,而是生存 100 年。業績成長是第一層次,能力發展是第二層次,生存才是最高層次。   本文摘自《解碼商業模式:如何從一個想法到一個商業模式》,作者:曾小軍、出版社:金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Mumu;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

專家:「50% 的企業將在 10 年內消亡」,你買的股票 10 年後還值錢嗎?用 1 標準判斷...

2024/07/07
底層邏輯 , 業績成長 , 企業經營 , 商業模式 , 倒閉

【我們想讓你知道】

為什麼市場上的百年企業那麼稀少?明明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最終還是迎來被收購、併購或是破產的命運?業績真的是公司經營的第一指標嗎?搞懂商業世界的規則是「適者生存」並非「強者生存」,拋開傳統思維禁錮,探究企業經營的底層邏輯。

 

文/曾小軍《解碼商業模式:如何從一個想法到一個商業模式》

 

moneybook062616yuchen.jpg

傑弗里.魏斯特(Geoffrey West)在《規模的規律和祕密》(Scale) 一書中,分析了標準普爾資料庫中,1950 ∼ 2009 年美國市場上進行交易的 28,853 家公司,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截至 2009 年,在這 28,853 家公司中,共有 22,469 家公司已經消失,比率約為 77.9%。在這些消失的公司中,有 45% 被其他公司併購,9% 破產清算,3% 被私有化,0.5% 經歷了槓桿收購,0.5% 被反收購,剩餘的則是其他原因導致了消亡。 

 

成為百年企業的機率僅為 4.5%

在此基礎上,魏斯特提出了公司「死亡曲線」的概念,並繪製了一系列數據圖。圖 8-3 是這些數據圖中的一個,表現的是因破產清算而消亡的公司的死亡曲線。在圖中,50 年內消亡的公司幾乎占到了公司總數的 100%,其中 50% 在不到 10 年的時間裡便宣告「死亡」,上市 30 年後還存活的公司不到 5%。由此,魏斯特得出了一個並不樂觀的結論: 一家公司能夠連續存在 100 年的機率,只有 4.5%;而連續存在 200 年的機率,僅為十億分之一。 

 

 moneybook062619yuchen.jpg

50% 企業將於 10 年內消亡

在魏斯特的研究成果中,還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結論:無論隨意追蹤多少家企業,每經過 10.5 年,這些企業就會消失一半。這個結論或許會讓許多企業管理者感到不那麼愉快。與此同時,魏斯特還發現上市企業的平均「壽命」正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而變得越發短暫(見圖 8-4)。 

moneybook062620yuchen.jpg 

比業績更重要的是能力

有人說企業經營的一切行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業績成長。他們認為,只要業績成長,就能掩蓋一切問題。其實,這是誤解了業績成長的本質。如果企業的經營行為都是為了業績成長,那麼企業發展就被業績成長綁架了,策略也被業績成長綁架了。比如:上市企業為了每年財報的成長曲線,策略眼光只有 1 年;資本市場上講的市值管理,也是為了業績的成長。這些都是把業績成長當成了企業經營的目的, 是對業績成長本質的誤解。而實際上,業績成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比如,可口可樂先是把首席行銷長改為首席成長官,後又重新任命了首席行銷長。

常有企業家說要打造百年企業。什麼是百年企業?是百年業績成長嗎?不,是百年生存。一家企業,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是在業績達到巔峰的時候,為什麼?因為慣性。現在的成功是過去的慣性帶來的,但是環境在變化,市場也在變化,現有的慣性可能支撐不了未來的業績成長。企業未來要靠什麼實現業績成長?或許是第二曲線,又或是第三曲線。那第二曲線和第三曲線的本質是什麼?不只是新的業務,還有第二曲線和第三曲線的能力。 

 

生存才是首要原則

新的能力可以帶來新的機會和業務,而能力是發展出來的。所以, 對企業來說,比業績成長更重要的是能力的發展。企業為什麼要不斷發展新的能力?不是為了業績成長,而是為了生存。 

商業世界的規則是「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當環境突變時,當「黑天鵝」不斷出現時,企業要考慮的不是業績成長,而是生存。百年企業的最高境界不是業績成長 100 年,而是生存 100 年。業績成長是第一層次,能力發展是第二層次,生存才是最高層次。

 

本文摘自《解碼商業模式:如何從一個想法到一個商業模式》,作者:曾小軍、出版社:金尉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Mumu;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