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越來越多銀髮族需延後退休或再就業。面對退休儲備挑戰,投資理財成為關鍵,透過穩定投資策略,不僅能創造被動收入,也能確保退休生活無憂。
台灣在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超過20%,代表每5人中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主計總處數據顯示,台灣銀髮勞動力持續以每年高於5%的速度快速成長,且正往65歲以上傾斜,顯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老年人因退休金準備不足而延後退休,或是退休後須再就業。
台灣退休儲備意識領先亞太
富達國際《2024年亞太區投資人調查》顯示,台灣民眾退休儲備意識是亞太區最高,且有超過7成台灣人最在意退休後每月要有固定收入。調查也指出,台灣有超過4成受訪者已開始進行退休規劃,近6成計畫於退休後繼續投資,也是亞太區中比例最高,顯見台灣人對於投資理財和退休儲備的態度都較亞太區其他地區積極。
股神巴菲特曾說:「如果你沒辦法在睡覺時也能賺錢,你就會工作到離世的那一天」,因此學會透過投資理財創造被動收入非常重要。被動收入是指每天不用做事就會自動產生可長可久的現金流入,目前金融市場許多投資工具如不動產、股票、基金、ETF等都可以創造被動收入。
退休理財3原則 穩健投資創造被動收入
對退休理財而言,透過定期定額方式做好投資組合資產配置,是創造退休後固定被動收入的最有效方法。退休理財必須掌握3個原則,一是長期穩定、二是分散風險、三是不碰不懂的東西。
建議投資人根據個人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建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在退休前的累積期,民眾可以透過早期多投資股票,晚期逐漸提高債券比例的人生週期投資理念,搭配定期(不)定額方式投資股、債型基金與ETF。對較不熟悉退休投資的民眾,建議可以直接透過智能理財機器人模型投組,用自動導航的退休投資機制定期定額投資,可減少人為投資錯誤行為。
而對已踏入退休期間的退休族而言,建議以穩定月配息型平衡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與ETF為主,直接收取配息收益。但要特別注意,退休後若不持續投資,不僅可能受通膨侵蝕降低退休後的購買力,也可能錯失資本增長及享有固定收入的機會。建議民眾應提早檢視自己的退休金缺口,儘早開始妥善規劃退休儲蓄,才能實現富足的晚美人生。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