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今(2025)年初川普再度上任,美國政策急轉彎,連帶引爆全球金融市場3大震撼彈:宣布對等關稅、百年零息債傳聞、美元走弱導致台幣急升。 儘管經濟數據未全面惡化,卻已掀起市場高度不確定性,許多投資人驚覺ETF也會大跌,不禁自問,還能繼續定期定額嗎?還是該落袋為安?本期〈封面故事〉整理常見問題,並由投資達人協助釐清震盪中的操作思維,帶領散戶擺脫韭菜命運!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台股劇烈震盪,市值型、高股息ETF也跌停,讓不少投資人錯愕,質疑ETF究竟能不能分散風險,或擔憂配息是否受影響。以下由「Jet Lee的投資隨筆」板主Jet Lee(簡稱「J」)從指數化投資人的視角解析這波市場回檔該如何應對,並釐清迷思。   Jet Lee 小檔案 FB粉專「Jet Lee的投資隨筆」板主,擅長指數化投資,布局全球股市、全球債券等ETF,透過長期持有及定期再平衡來累積資產。   Q1:ETF不是可以分散風險嗎?為什麼也會暴跌甚至跌停? J: ETF能分散風險,但並不代表對市場風險「免疫」,當市場極度恐慌時,一樣有可能下跌,甚至跌停。以元大台灣50(0050)、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為例,它們雖然涵蓋多檔股票,但4月初因美國關稅消息導致的系統性利空,幾乎讓整個大盤跳水,大部分成分股都跌停,ETF當然也無法倖免。 此外,ETF根據追蹤市場的不同,價格波動也可能出現差異。若成分股是台股,因台股設有單日帳跌幅最多10%的限制,就算跌停,最多也只會下跌10%。但若ETF成分股是美股,因美股並沒有漲跌幅限制,一旦海外市場出現劇烈波動,ETF就可能下跌超過10%,甚至會因為台美股開盤時間不同,出現漲跌不同步的情況。 舉例來說,元大S&P500(00646)追蹤的是美股的標普(S&P)500指數,該指數在今(2025)年4月3日、4日兩天連續跳水,分別下跌近5%和6%,但當時台灣正在放清明連假,台股並未開盤。到4月7日台股開盤時,雖然標普500指數跌幅已收斂,但00646當天仍然大跌近13%,這是因為前兩天標普500指數的跌幅尚未完全反映在00646上,於是出現「補跌」。 而談到台股本身的槓桿型ETF,風險又更上一層樓。例如元大台灣50正2(00631L)這類追蹤台股的槓桿型ETF,設計上會放大原指數的漲跌幅,單日最大波動可達正負20%。若大盤下跌10%,這類ETF可能直接觸及20%的跌幅上限,若未能掌握風險控管,可能讓帳面資產在短時間內大幅縮水,抱不住的投資人甚至會因此有想要出場的念頭。   Q2:高股息ETF還能繼續存嗎?配息會變少嗎? J: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台股重挫,顛覆許多高股息ETF投資人的想像。其實我一直不建議長期存高股息ETF,因為它的本質就是股票組合,風險不會因為名字裡有「高股息」就降低,如果需要穩定現金流,短債或定存會是更適合的工具。 高股息ETF能配出看起來亮眼的金額,靠的不只是成分股的股利,還包含「收益平準金」和「資本利得」等元素,在景氣好、股價強時或許能撐得住,但一旦經濟開始衰退、資本利得減少,這些配息來源也會縮水,配息自然也會降低。 以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為例,不少人抱著「存錢、領利息」的心態買進,短短幾個月內就遇到配息縮水、淨值下跌的雙重打擊。這是因為當受益人減少、收益平準金下滑、資本利得來源也不穩時,基金為了維持配息只好賣股來填補,甚至可能賣在相對低點,壓縮未來的配息空間。 我的建議是,高股息ETF不是不能買,但須先認清它不是債券、不是定存,更不是「保本」工具,如果用錯方法或者抱錯期待,不只領不到想像中的配息,還可能在市場震盪時損失累積的本金。   Q3:跌停賣不掉怎辦?隔天開盤跌停要繼續賣嗎? J: 這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關鍵在於你是哪一種類型的投資人。如果你是短線操作、追求價差的投資人,在市場急跌、出現跌停時選擇停損是合理的,畢竟原本的策略就是順勢交異,當情勢不對,就該認賠出場、控制風險,重點是要有紀律執行自己的風控原則。 但如果是長期投資人,或像我一樣是指數化投資人,短期劇烈波動本來就是投資計畫中必須承受的一部分。這類型的投資人更在意資產配置、長期複利,而不是短期價格波動,還會將市場下跌視為調整部位、壓低平均成本的好機會。 我發現部分人是「心想長期、行為短線」,遇到跌停就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該賣,這其實是重新評估自己是哪一種投資人,以及當初為何買進ETF的好機會,這兩件事都比執著於該不該賣出來得重要。 我建議有興趣操作短線的投資人,不妨清楚劃出一小部分資金,例如3%到5%來嘗試,輸了也不會動搖整體資產。但關係到未來財務目標的核心部位,就應該更謹慎面對,別讓短期情緒影響長期計畫。   (圖片來源:Money錢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節錄自:《Money錢》2025年6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川皇關稅引爆ETF大怒神!股債匯三殺下該低接還是觀望?

2025/05/27
ETF , 關稅 , 高股息 , 市值型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今(2025)年初川普再度上任,美國政策急轉彎,連帶引爆全球金融市場3大震撼彈:宣布對等關稅、百年零息債傳聞、美元走弱導致台幣急升。

儘管經濟數據未全面惡化,卻已掀起市場高度不確定性,許多投資人驚覺ETF也會大跌,不禁自問,還能繼續定期定額嗎?還是該落袋為安?本期〈封面故事〉整理常見問題,並由投資達人協助釐清震盪中的操作思維,帶領散戶擺脫韭菜命運!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台股劇烈震盪,市值型、高股息ETF也跌停,讓不少投資人錯愕,質疑ETF究竟能不能分散風險,或擔憂配息是否受影響。以下由「Jet Lee的投資隨筆」板主Jet Lee(簡稱「J」)從指數化投資人的視角解析這波市場回檔該如何應對,並釐清迷思。

 

Jet Lee 小檔案

FB粉專「Jet Lee的投資隨筆」板主,擅長指數化投資,布局全球股市、全球債券等ETF,透過長期持有及定期再平衡來累積資產。

 

Q1:ETF不是可以分散風險嗎?為什麼也會暴跌甚至跌停?

J

ETF能分散風險,但並不代表對市場風險「免疫」,當市場極度恐慌時,一樣有可能下跌,甚至跌停。以元大台灣50(0050)、元大台灣高股息(0056)為例,它們雖然涵蓋多檔股票,但4月初因美國關稅消息導致的系統性利空,幾乎讓整個大盤跳水,大部分成分股都跌停,ETF當然也無法倖免。

此外,ETF根據追蹤市場的不同,價格波動也可能出現差異。若成分股是台股,因台股設有單日帳跌幅最多10%的限制,就算跌停,最多也只會下跌10%。但若ETF成分股是美股,因美股並沒有漲跌幅限制,一旦海外市場出現劇烈波動,ETF就可能下跌超過10%,甚至會因為台美股開盤時間不同,出現漲跌不同步的情況。

舉例來說,元大S&P500(00646)追蹤的是美股的標普(S&P)500指數,該指數在今(2025)年4月3日、4日兩天連續跳水,分別下跌近5%和6%,但當時台灣正在放清明連假,台股並未開盤。到4月7日台股開盤時,雖然標普500指數跌幅已收斂,但00646當天仍然大跌近13%,這是因為前兩天標普500指數的跌幅尚未完全反映在00646上,於是出現「補跌」。

而談到台股本身的槓桿型ETF,風險又更上一層樓。例如元大台灣50正2(00631L)這類追蹤台股的槓桿型ETF,設計上會放大原指數的漲跌幅,單日最大波動可達正負20%。若大盤下跌10%,這類ETF可能直接觸及20%的跌幅上限,若未能掌握風險控管,可能讓帳面資產在短時間內大幅縮水,抱不住的投資人甚至會因此有想要出場的念頭。

 

Q2:高股息ETF還能繼續存嗎?配息會變少嗎?

J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台股重挫,顛覆許多高股息ETF投資人的想像。其實我一直不建議長期存高股息ETF,因為它的本質就是股票組合,風險不會因為名字裡有「高股息」就降低,如果需要穩定現金流,短債或定存會是更適合的工具。

高股息ETF能配出看起來亮眼的金額,靠的不只是成分股的股利,還包含「收益平準金」和「資本利得」等元素,在景氣好、股價強時或許能撐得住,但一旦經濟開始衰退、資本利得減少,這些配息來源也會縮水,配息自然也會降低。

以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為例,不少人抱著「存錢、領利息」的心態買進,短短幾個月內就遇到配息縮水、淨值下跌的雙重打擊。這是因為當受益人減少、收益平準金下滑、資本利得來源也不穩時,基金為了維持配息只好賣股來填補,甚至可能賣在相對低點,壓縮未來的配息空間。

我的建議是,高股息ETF不是不能買,但須先認清它不是債券、不是定存,更不是「保本」工具,如果用錯方法或者抱錯期待,不只領不到想像中的配息,還可能在市場震盪時損失累積的本金。

 

Q3:跌停賣不掉怎辦?隔天開盤跌停要繼續賣嗎?

J

這其實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關鍵在於你是哪一種類型的投資人。如果你是短線操作、追求價差的投資人,在市場急跌、出現跌停時選擇停損是合理的,畢竟原本的策略就是順勢交異,當情勢不對,就該認賠出場、控制風險,重點是要有紀律執行自己的風控原則。

但如果是長期投資人,或像我一樣是指數化投資人,短期劇烈波動本來就是投資計畫中必須承受的一部分。這類型的投資人更在意資產配置、長期複利,而不是短期價格波動,還會將市場下跌視為調整部位、壓低平均成本的好機會。

我發現部分人是「心想長期、行為短線」,遇到跌停就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否該賣,這其實是重新評估自己是哪一種投資人,以及當初為何買進ETF的好機會,這兩件事都比執著於該不該賣出來得重要。

我建議有興趣操作短線的投資人,不妨清楚劃出一小部分資金,例如3%到5%來嘗試,輸了也不會動搖整體資產。但關係到未來財務目標的核心部位,就應該更謹慎面對,別讓短期情緒影響長期計畫。

 

(圖片來源:Money錢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節錄自:《Money錢》2025年6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