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債因關稅議題和「百年零息債」掀起資金出走潮,讓不少投資人質疑它是否仍具避險功能。面對股債配置失衡,現在該調整策略還是繼續持有?以下由「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李柏鋒(簡稱「李」)解析債券定位與操作建議。
李柏鋒 小檔案
「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致力推廣金融教育,擅長美股、美債、ETF投資與長期資產配置,現為財經媒體《商益》總編輯。
Q1:公認最安全的美債為何會跌,現在適合買嗎?
李:
這陣子很多人看到關稅議題讓股市大跌,直覺以為應該轉進債券避險,結果發現美債也在跌。我想先釐清,美債的確是違約風險最低的資產,但它不是「完全不會跌」的資產,特別是長天期債券。
這波債市修正的原因,除了升息週期未明、通膨數據尚未完全壓低,還有「百年零息債」這類市場傳聞加深對長債未來價格的悲觀,再加上川普政府拋出高關稅政策,讓市場重新評估未來的通膨和經濟走勢,結果導致債市和股市同步震盪。
現在還能不能買美債,答案沒有絕對,關鍵還是買它的目的。如果是為了避開股票波動,可以配置7到10年期的中期美債,不會太刺激,也有避險效果;如果是想穩定收息,1年期以下的短期美債,殖利率約4%,也是不錯的選擇。
Q2:美債ETF投資人應如何評估進場時機?
李:
我不會用「現在便不便宜」來判斷該不該進場,如果是想用債券來降低股票資產的波動,隨時都可以買。
但如果目的是想趁低點撿便宜、賺一波價差,那就要有敏銳的總經判斷力。市場上很多人都預期聯準會會降息,但我要提醒,降息不代表債券價格一定會漲,歷史上也出現過聯準會宣布降息,結果債券價格反應不如預期的情況。
這種操作本質上是在賭市場反應,賭對當然可以獲利,但賭錯要有承擔風險的心理準備。
Q3:現在適合買投資等級公司債還是公債?
李:
這問題其實可以回到一個簡單框架,只要記得債券是根據「信用風險」與「期限長短」來區分。信用風險從低到高依序是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非投資等級公司債。如果希望資產穩定,下跌時還能避險,那一定是公債,尤其是美國公債才有明確的負相關效果。
天期部分,長天期價格波動非常大,甚至比科技股還刺激;短天期的美國公債幾乎不動,就像定存一樣。
至於投資等級公司債,它的殖利率雖然比較高,但不能把它當成避險工具,原因在於當市場壓力大的時候,公司股票和債券常常一起跌,所以這類債券適合想要收息但能承擔高波動的投資人,較不建議想靠它平衡股市下跌的人。
Q4:如果股債配置比例失衡,該立刻再平衡嗎?
李:
股債再平衡的重點是把資產拉回到原本設定的比例。舉例來說,原先設定70%股票、30%債券,但近期行情震盪,股票下跌、債券上漲,分別變成65%、35%,資產配置變得更保守,卻已經偏離原本的配置邏輯。這時可以考慮把債券獲利部分轉移到股票,讓風險重新對齊。
至於什麼時候調整,建議以偏離幅度為參考。如果股債比例已經偏離超過5%甚至接近10%,就可以考慮再平衡,這樣的時機點不需要判斷市場高低點,就能做到逢高減碼、逢低加碼,是一種有效率的長期操作策略。但如果偏離幅度不大,其實不用急著調整,等年底再一次調整也沒問題,以便節省交易成本。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6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