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2025)年下半年台股主動式 ETF 的資金與受益人數呈現爆炸性成長;僅短短3個月(至8月底),累計規模就超過 500 億元,受益人數突破 25 萬人,成長幅度令人咋舌。
更耐人尋味的是,市場上的「帶貨達人」過去極力吹捧高股息,如今紛紛改口推主動式 ETF。見風轉舵的速度讓人懷疑,這些人到底有沒有穩定的投資哲學,還是只是追逐短期績效的話術販子?
主動式ETF績效亮眼 短期報酬吸引關注
以主動統一台股增長ETF(00981A)為例,自上市以來短期報酬高達37.4%(至8月底),遠遠打敗元大台灣50(0050)與大盤(約20%)。其他如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主動野村台灣優選(00980A)的短期績效同樣耀眼。但我們必須冷靜思考:短期績效真的能保證未來表現嗎?
本質上,主動式ETF仍然是主動基金,只是包裝成股票形式交易。背後有經理人主動選股、嘗試擇時,目標是打敗市場賺取超額報酬,而非像指數化投資一樣被動追蹤市場平均。
根據標普道瓊指數公司發布的SPIVA Scorecard(標普指數對比主動基金績效),在排除倖存者偏誤後,長期15~20年,不論哪一類型的主動基金,有高達80%~90%落後相對應的市場指數。就連短期的1年、3年、5年,輸掉的比例也超過70%。
點此訂閱《Money錢》雜誌2025年10月號查看完整內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0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