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
,
海外ETF
,
分散風險
,
科技股
台灣ETF近年快速成長,投資人集中於台股市場,雖報酬亮眼但風險亦高。隨著全球市場波動與美中政策變化,分散投資與布局境外ETF,成為穩健理財的重要策略。投資人應兼顧進攻與防守,善用多元ETF工具。
近幾年ETF大受歡迎,證交所統計至2025年7月底,台灣ETF總規模3.98兆元,總受益人數1,299.6萬人,其中,台股ETF規模達3.19兆元,受益人數達1,094.5萬人。這表示有8成資金、84%投資人,主要投資在台股。從風險分散角度來看,投資風險過度集中。
科技股報酬亮眼 台股長線仍具優勢
從過去10年投資報酬率來看(統計至2025/08/08),確實台股ETF績效居冠,其中,富邦科技(0052)報酬率740%最為耀眼,其次是元大台灣50(0050)投資報酬率352%。而元大高股息(0056)投資報酬率為233%。顯示長線投資績效科技股領先,其次是市值型,高股息居末。
由於早期ETF發行以台股為主,看不出境外市場表現。但如果把投資期間縮短為5年,境外市場表現優劣大不相同。
境外市場崛起 分散配置更穩健
以近5年投資報酬率來看,統一FANG+(00757)一馬當先報酬率204%、國泰費半(00830)165%、元大全球AI(00762)140%,美國科技股表現優於台股大盤0050的132%。
再以近1年投資報酬率來看,第一金太空衛星(00910)報酬率74%、國泰數位支付(00909)報酬率43%,都優於0050的25.5%。
此外,沉寂多年的中國股市,近1年也有較好表現,例如富邦恆生國企(00700)近1年報酬率41.6%、復華中國5G(00877)近1年報酬率40.4%。另外,越南股市也異軍突起,今年以來漲幅28.5%。
川普上台後,對台灣帶來不少新挑戰,包括高額關稅、半導體赴美投資的要求、美元貶值,這些對於台灣企業都是巨大挑戰。
台股自2020年以來呈現巨幅成長。當然,這是台灣電子產業長期布局創造的台股紅利,未來在AI時代也仍有相對優勢。不過,台灣整體企業正面臨川普政策的巨大挑戰,適度分散投資市場,可讓投資之路走得更為穩健。
資金擴張期 風險意識更重要
此外,當資金規模變大時,更要重視分散風險。雖然今年以來因為美國遲不降息、再加上台幣升值,使得原先大力搶進美債的投資人持續退場,然而,從長線布局角度,投資人也不要忘了配置一些穩健理財工具。
隨著更多基金業者加入ETF行列,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元,除了股債之外,今年也增加了平衡型ETF。想當一個聰明的投資人,進攻防守都要兼備,你也要開始認識除了台股之外的ETF產品。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