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
,
股災
,
基金
,
低檔加碼
基金教母蕭碧燕與理財教母林奇芬分享低檔加碼策略,教你掌握資金與勇氣的平衡,從定期定額、基金養基金到資產再平衡,穩健布局下一波行情。
▌基金教母 蕭碧燕 低檔才是勝負關鍵 加碼靠資金與勇氣
蕭碧燕指出,低檔操作最大的挑戰在於「資金」與「勇氣」:口袋要有足夠資金,心臟也要夠強大。每個人都懂「高檔減碼、低檔加碼」的道理,但今年4月股災股市大回檔,又有多少人真的勇敢出手加碼?
她強調,加碼沒有標準答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投資並非一開始就能掌握訣竅,往往需要歷經多次市場漲跌循環,才能逐漸摸索出與自身條件最契合的策略。
不過,無論採取何種方式,投資人務必遵守一個原則:先衡量自身資金與勇氣,訂好加碼規則並嚴格執行。若擔心自己容易動搖,也可善用基金公司或券商平台的自動加碼功能,透過機械化執行來降低情緒干擾。
5種方法 幫你克服加碼恐懼
蕭碧燕提供5種加碼方法,投資人可依照資金狀況、心態與市場環境靈活運用。
方法1 持續定期定額
若難以判斷加碼時機點,最穩妥且簡單的方法就是持續定期定額。只要選定一軍市場,挑選短、中、長期績效表現名列前茅者,波動度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的標的,並堅持停利不停扣,就能在下跌時不斷攤平成本,也不會錯過市場反彈。定期定額雖然累積速度緩慢,但勝在方法簡單、紀律清楚,不容易出錯。
方法2 基金養基金
當投資人先前所投資的的基金已達停利點,可將贖回資金分成30個月,重新定期定額投入原基金,或轉扣另一檔優質基金。這樣不僅能減輕一次性重押的焦慮,也能讓停利後的資金繼續滾動。長期下來,原本只扣1檔基金,便能逐步擴展成2檔、3檔甚至更多檔,形成資金的良性循環。
方法3 閒錢分期投入
若投資人手上有一筆閒錢,擔心單筆投入後遭遇大跌,心理難以承受,此時可將資金拆分成2~3年逐步進場。(1)當股市正處於相對低點,可將閒錢均分成24個月定期定額投入;(2)當股市仍處於相對高點,則可拆成36個月定期定額投入,但若選擇的是一軍市場標的,投入期間則可縮短至30個月。
方法4 跌深單筆加碼
當市場大幅回檔時,手中又有閒置資金,可以搭配單筆加碼來放大反彈契機。(1)若想單筆投資的標的,原先已經有定期定額在進行,可將這筆錢拆成5次分批投入;(2)若想單筆投資的標的目前尚未開始投資,則可採「雙軌布局」:一半資金如前述規劃數次單筆分批進場,另一半則設定為24個月定期定額持續投入。
方法5 定律加碼法
蕭碧燕分享她自己所採用的「定律加碼法」:當基金淨值跌逾20%,先投入第一筆,金額較小;當第一筆加碼淨值再跌10%,則投入第二筆、金額大於第一筆;第二筆加碼淨值再跌10%,則再投入第三筆、金額大於第二筆。以此類推,直到不再跌逾10%為止。
一般情況加碼點設在–5%,遇到股災則調整到–10%。但若投資人覺得每次加碼金額要一次比一次多有點麻煩,也可均分,但切勿一次比一次少。
維持紀律 切勿半途而廢
定律加碼法雖能快速攤低成本,但難在能否長期堅持到底。當市場跌得越深,投入金額就要越多,對心理和財務都是雙重壓力。許多投資人往往在第2或第3次加碼時,就承受不了而舉白旗放棄。
蕭碧燕說道,若承受度不足,寧可一開始就選擇相對保守的定期定額。此外,加碼次數隨市場情況而異,投資人可準備至少能加碼5次的資金,避免在中途斷糧。同時,她也不鼓勵投資人開槓桿操作,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穩健才是長久之道。
最後,她再次提醒,加碼應鎖定長期趨勢向上、同類型績效表現居前的一軍市場標的,千萬不要盲目把資金砸在帳面虧損最大、績效墊底的標的,加碼的目的是為了賺更多,而不是為了打平爛基金。如果選錯標的,即使投入再多資金,也只會擴大虧損。

▌理財教母 林奇芬 維持股債配置 預留現金卡位下波行情
林奇芬指出,投資人能否抓住低檔加碼機會,關鍵在於是否事先預留現金。她建議在整體配置中,最好保留約3成現金,才能在行情回檔時分批進場。舉例來說,若預留3成現金,可將其拆成3份,市場跌10%投入第一筆,跌20%再投入一筆,跌30%投入最後一筆。
市場下跌30%的機率並不高,通常僅出現在嚴重股災,但只要投資標的是長期趨勢向上的市場,就不用過度害怕。
若投資人仍覺得不安,也可將區間拉大為跌 15%加碼第一次,跌30%再加碼一次,如此既能控制風險,也能逐步攤平成本。
閒錢分期投入 減輕判斷錯誤壓力
若不擅長判斷低點,定期定額仍是大多數投資人的首選。林奇芬建議,當市場下跌時,可將閒錢規劃成12~24個月分批投入。這樣即使市場在短期內便回升,先前投入的資金已受惠;若股市整理期較長,也能在攤平成本的同時降低心理壓力。定期定額是個緩衝策略,可避免一次進場過於心慌,也可減少判斷錯誤帶來的風險。
林奇芬也坦言,低檔加碼最大挑戰不是方法而是心態。多數人在面臨股市下跌時,第一反應往往是認賠殺出,恐懼之下很難立即反手加碼,今年4月股災就是例子。若投資人承受度不足,不如誠實面對自己,維持定期定額即可。
資產再平衡 憑紀律度過恐慌
林奇芬強調,低檔操作最好的方式,其實還是回到個人原本設定的股債配置比例。假設原先設定股7債3,當市場大跌使比例變成股5債5,就應逢低買進股票、賣出部分債券,讓組合回到股7債3。
這樣的加碼並非憑感覺,而是依循紀律進行,能有效克服恐懼。資產再平衡本質上就是一種被動投資,透過機械化調整,投資人不必煩惱低點在哪,也能在低檔自動加碼。
最後,林奇芬提醒,市場高低點從來沒有人能準確預測,過度進出只會讓投資績效大打折扣。低檔真正需要做的,不是急著逃離市場,而是維持股債配置,並持續參與市場。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0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