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工程師出身的直雲,不是富二代,也沒有金融背景,從研究籌碼與基本面起家,用18年練就4面向選股法,創造高勝率,更因此買下3,000萬房產,證明投資是最公平的翻身之路。   直雲 小檔案 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碩士,現職為科技公司軟體技術經理,在念碩士時,便投入市場,累積長達18年的投資經驗。擅長結合基本面與籌碼面分析,近3年多頭行情平均年報酬達30%~40%,即使在空頭階段也僅小賠約10%。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投資的時候嗎?對直雲而言,那一刻發生在閱讀圖書館裡的一本理財雜誌。翻開書頁的瞬間,他被投資世界吸引,從此展開18年的投資旅程。如今,他是臉書粉專《直雲的投資筆記》板主,從基金小白蛻變為高勝率投資人。每天花近10小時研究市場與籌碼,靠著理性與紀律,打造出平均年化報酬率約25%的績效。 然而,成功的背後充滿試煉。2021年「航海王」行情火熱,他跟進買進萬海(2615),卻在跌停當天全數賣出,不料隔天股價漲停,讓他錯失翻倍行情。「那時候真的嚇到,結果一路看著它從100多漲到300多。」他笑說。這次經驗讓他體悟:投資不能只看股價波動,還要回歸基本面,若真的賣錯,就要勇於認錯買回。 這份反省成為他穩定獲利的關鍵之一。如今,他在多頭年能賺30%~40%,空頭年僅小賠10%。究竟他是怎麼做到的?本文帶你了解他是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與心法。   4面向並重的投資架構 基本面是核心 經過多年摸索,他把自己的選股邏輯歸納成「4面向」架構─基本面、籌碼面、人氣面與技術面,但他也強調,最核心的還是基本面,其他3面向是用來輔助。 ▊基本面 看營收年增率 對直雲而言,營收是最能反映企業真實狀況的指標,每個月的營收公告他都會逐一檢視。他特別重視「年增率」,因為月增容易受旺季與淡季影響,唯有年增能看出企業體質是否穩健。 他篩選個股時,會觀察營收年增是否持續上升,並搭配股價表現一起評估。如果股價漲多而年增只有小幅成長,就可能代表漲勢過度反應;反之,若股價仍低、但年增卻比以往還好,反而是值得關注的進場點。 他進一步說明,這樣的觀察很難歸結出一個固定比例來參照,因為市場漲跌往往摻雜人性與情緒。有時因人氣高,推動股價翻了1倍,而營收年增20%;也可能另檔股票被認為基本面好,但股價只漲了30%,結果營收年增也差不多是20%。因此,直雲提醒,投資需要多面向輔助參考。 ▊籌碼面 跟著大資金走 他會追蹤投信與外資的進出,畢竟資金最多。直雲指出,投信的買賣超同時包含主動與被動操作,因此投資人要先辨別來源。 主動型基金或ETF持股代表研究團隊真正看好的方向,具參考意義;被動式ETF多半依指數權重例行調整,並不反映經理人判斷。他舉例,金融股或聯電(2303)這類高殖利率電子股,通常就是被動式ETF會買進的標的,就沒有參考價值。 ▊人氣面 觀察市場情緒 他通常會選擇股價「已經發動」、資金明顯湧入的股票,而不是提前卡位。提早卡位容易讓資金卡住太久、侵蝕時間價值。以他近期買進的原相(3227)為例,就是因為股價已經開始轉強,他才順勢進場。但直雲提醒:「人氣只是條件之一,真正用來決定要不要進場的,還是基本面與籌碼。」 ▊技術面 止損的警報器 技術面並非使用技術指標判斷進出點,而是作為撤退機制的輔助標準。「如果一檔股票連續2天大跌4%,或是連跌3天,我會賣出。」他說,這不是絕對的規則,而是一種參考─也許市場上出現了自己還沒掌握的壞消息。   順應資金與趨勢:降息循環+AI雙主線 了解完4面向的投資方法後,直雲也分享了近期對市場的看法。他強調,投資要先看大方向,目前有2大熱門題材:降息循環、AI題材。降息意味著資金寬鬆、經濟活絡,「現在就是該做多的時候」,只要降息循環沒有改變,就算中間出現波折,也不必太擔心。 他主要鎖定的受惠族群包括AI伺服器、網通,以及消費性電子。AI是近年最受矚目的主題,「像緯創、奇鋐這些公司,營收年增表現亮眼,股價也發動了。」不過他也提醒,AI題材已經連漲兩年,其實算漲多了,但搭配降息循環,整體經濟仍有望維持成長,以支撐股市表現。 同時,他也看好消費性電子的復甦潛力。降息啟動後,民間消費力將有所提升。「消費性電子現在是暖身階段,就快發動了。」他觀察,原相這類股價已開始轉強的公司,是消費回升的前哨,代表經濟正在轉好。至於網通族群,如合勤控(3704)、啟碁(6285)等,則可能成為下一波接棒的受惠標的,需要持續觀察。 在資金配置上,直雲並非全押個股,目前他約有6成資金用於操作波段個股,4成配置長期ETF。ETF部分,他偏好以美國科技巨頭為主的統一FANG+(00757),以及2檔主動型ETF,包括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與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 他認為,既然選主動型ETF,就要挑「敢衝、敢進攻」的產品,而不是以防守為主。挑選時,他會研究ETF的持股,避開偏重金融股的保守型標的,因為「買主動型ETF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創造成長,而非防禦」。   懂得停損才能賺更多 投資不看背景只看能力 最後,談到直雲眼中長期贏家的致勝關鍵,他歸結出4個原則(詳見下方),其中最難做到、也是投資人最常犯錯的,就是「不願意停損」。 許多人寧願把錢卡在虧損的股票裡,也不願認賠,幻想有天能等到回本。「事實上,沒有奇蹟就是沒有奇蹟。」他說,唯有果斷停損,重新把資金放到更有潛力的標的上,才有機會賺更多。 他始終堅持讓自己不斷進步,持續檢視與修正策略。去年,他靠投資買下人生第一間近3,000萬元的房子。「我沒有富爸爸,是靠自己在股市滾出來的。」對他而言,投資是一場最公平的競賽,它不看你出身,只看你有沒有能力。只要有獲得、翻身的機會,就值得努力去爭取!   4關鍵成為股市長期贏家 1.隨時注意自己的股票 2.很了解自己買的股票 3.敢賣壞股票換成好股票 4.持股不會太多才顧得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工程師靠投資翻身買3,000萬房!直雲「4面向選股法」多空都贏大盤

2025/11/04
基本面 , 籌碼面 , 停損 , 理財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工程師出身的直雲,不是富二代,也沒有金融背景,從研究籌碼與基本面起家,用18年練就4面向選股法,創造高勝率,更因此買下3,000萬房產,證明投資是最公平的翻身之路。

 

直雲 小檔案

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碩士,現職為科技公司軟體技術經理,在念碩士時,便投入市場,累積長達18年的投資經驗。擅長結合基本面與籌碼面分析,近3年多頭行情平均年報酬達30%~40%,即使在空頭階段也僅小賠約10%。


你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接觸投資的時候嗎?對直雲而言,那一刻發生在閱讀圖書館裡的一本理財雜誌。翻開書頁的瞬間,他被投資世界吸引,從此展開18年的投資旅程。如今,他是臉書粉專《直雲的投資筆記》板主,從基金小白蛻變為高勝率投資人。每天花近10小時研究市場與籌碼,靠著理性與紀律,打造出平均年化報酬率約25%的績效。

然而,成功的背後充滿試煉。2021年「航海王」行情火熱,他跟進買進萬海(2615),卻在跌停當天全數賣出,不料隔天股價漲停,讓他錯失翻倍行情。「那時候真的嚇到,結果一路看著它從100多漲到300多。」他笑說。這次經驗讓他體悟:投資不能只看股價波動,還要回歸基本面,若真的賣錯,就要勇於認錯買回。

這份反省成為他穩定獲利的關鍵之一。如今,他在多頭年能賺30%~40%,空頭年僅小賠10%。究竟他是怎麼做到的?本文帶你了解他是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與心法。

 

4面向並重的投資架構 基本面是核心

經過多年摸索,他把自己的選股邏輯歸納成「4面向」架構─基本面、籌碼面、人氣面與技術面,但他也強調,最核心的還是基本面,其他3面向是用來輔助。

▊基本面 看營收年增率

對直雲而言,營收是最能反映企業真實狀況的指標,每個月的營收公告他都會逐一檢視。他特別重視「年增率」,因為月增容易受旺季與淡季影響,唯有年增能看出企業體質是否穩健。

他篩選個股時,會觀察營收年增是否持續上升,並搭配股價表現一起評估。如果股價漲多而年增只有小幅成長,就可能代表漲勢過度反應;反之,若股價仍低、但年增卻比以往還好,反而是值得關注的進場點。

他進一步說明,這樣的觀察很難歸結出一個固定比例來參照,因為市場漲跌往往摻雜人性與情緒。有時因人氣高,推動股價翻了1倍,而營收年增20%;也可能另檔股票被認為基本面好,但股價只漲了30%,結果營收年增也差不多是20%。因此,直雲提醒,投資需要多面向輔助參考。

▊籌碼面 跟著大資金走

他會追蹤投信與外資的進出,畢竟資金最多。直雲指出,投信的買賣超同時包含主動與被動操作,因此投資人要先辨別來源。

主動型基金或ETF持股代表研究團隊真正看好的方向,具參考意義;被動式ETF多半依指數權重例行調整,並不反映經理人判斷。他舉例,金融股或聯電(2303)這類高殖利率電子股,通常就是被動式ETF會買進的標的,就沒有參考價值。

▊人氣面 觀察市場情緒

他通常會選擇股價「已經發動」、資金明顯湧入的股票,而不是提前卡位。提早卡位容易讓資金卡住太久、侵蝕時間價值。以他近期買進的原相(3227)為例,就是因為股價已經開始轉強,他才順勢進場。但直雲提醒:「人氣只是條件之一,真正用來決定要不要進場的,還是基本面與籌碼。」

▊技術面 止損的警報器

技術面並非使用技術指標判斷進出點,而是作為撤退機制的輔助標準。「如果一檔股票連續2天大跌4%,或是連跌3天,我會賣出。」他說,這不是絕對的規則,而是一種參考─也許市場上出現了自己還沒掌握的壞消息。

 

順應資金與趨勢:降息循環+AI雙主線

了解完4面向的投資方法後,直雲也分享了近期對市場的看法。他強調,投資要先看大方向,目前有2大熱門題材:降息循環、AI題材。降息意味著資金寬鬆、經濟活絡,「現在就是該做多的時候」,只要降息循環沒有改變,就算中間出現波折,也不必太擔心。

他主要鎖定的受惠族群包括AI伺服器、網通,以及消費性電子。AI是近年最受矚目的主題,「像緯創、奇鋐這些公司,營收年增表現亮眼,股價也發動了。」不過他也提醒,AI題材已經連漲兩年,其實算漲多了,但搭配降息循環,整體經濟仍有望維持成長,以支撐股市表現。

同時,他也看好消費性電子的復甦潛力。降息啟動後,民間消費力將有所提升。「消費性電子現在是暖身階段,就快發動了。」他觀察,原相這類股價已開始轉強的公司,是消費回升的前哨,代表經濟正在轉好。至於網通族群,如合勤控(3704)、啟碁(6285)等,則可能成為下一波接棒的受惠標的,需要持續觀察。

在資金配置上,直雲並非全押個股,目前他約有6成資金用於操作波段個股,4成配置長期ETF。ETF部分,他偏好以美國科技巨頭為主的統一FANG+(00757),以及2檔主動型ETF,包括主動統一台股增長(00981A)與主動群益台灣強棒(00982A)。

他認為,既然選主動型ETF,就要挑「敢衝、敢進攻」的產品,而不是以防守為主。挑選時,他會研究ETF的持股,避開偏重金融股的保守型標的,因為「買主動型ETF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創造成長,而非防禦」。

 

懂得停損才能賺更多 投資不看背景只看能力

最後,談到直雲眼中長期贏家的致勝關鍵,他歸結出4個原則(詳見下方),其中最難做到、也是投資人最常犯錯的,就是「不願意停損」。

許多人寧願把錢卡在虧損的股票裡,也不願認賠,幻想有天能等到回本。「事實上,沒有奇蹟就是沒有奇蹟。」他說,唯有果斷停損,重新把資金放到更有潛力的標的上,才有機會賺更多。

他始終堅持讓自己不斷進步,持續檢視與修正策略。去年,他靠投資買下人生第一間近3,000萬元的房子。「我沒有富爸爸,是靠自己在股市滾出來的。」對他而言,投資是一場最公平的競賽,它不看你出身,只看你有沒有能力。只要有獲得、翻身的機會,就值得努力去爭取!

 

4關鍵成為股市長期贏家

1.隨時注意自己的股票

2.很了解自己買的股票

3.敢賣壞股票換成好股票

4.持股不會太多才顧得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88-40-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艾蜜莉定存股APP

最佛心的免費定存股APP

小資女艾蜜莉勝率100%的選股心法,手機下載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