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
,
半導體
,
CoWoS
,
台積電
,
輝達
自2023年以來,人工智慧(AI)正改寫半導體產業節奏。當台積電(2330)CoWoS先進封裝供不應求、輝達(Nvidia)股價創高但本益比下滑,市場意識到:這不再是傳統3到4年的庫存循環,而是AI驅動的結構性變革。科技巨頭的資本支出、算力需求與供應鏈重組,正重新定義半導體的投資邏輯。
本期〈封面故事〉將從技術躍遷、資本擴張、寡占深化三股力量切入,解析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邏輯,為讀者建立穿越週期的投資框架。
沈萬鈞 小檔案
國際財資雜誌2018年亞洲最佳基金經理人。擁有18年以上操盤經驗與台積電產業背景,累計獲得18座基金金鑽獎,以法人視角解析市場。
臉書粉絲專頁:萬鈞法人視野 WJ Capital Perspective
Ming(本名謝旻樺) 小檔案
擁有外商與科技業15年經驗, 曾任職英特爾半導體產業。專注市場趨勢與產業洞察,持續以深度思考分享經驗, 主張價值應經得起時間與理性的檢驗。
臉書粉絲專頁:The Insight
技術更迭、資本支出與寡占深化3股力量正重塑半導體投資邏輯。這不只是景氣循環,而是一場由AI驅動的轉變。為解析這場轉變,我們邀請基金經理人沈萬鈞與投資觀察家Ming,一起剖析AI時代的新格局。
第1股力量:技術典範加速移轉
算力需求讓技術迭代速度加快,為了提升效能,尚在實驗階段也可能被採用。沈萬鈞指出,為了解決算力提升帶來的散熱挑戰,創新技術被快速導入,例如微通道蓋板冷卻(Micro-channel Lid)。「只要有效果,科技巨頭馬上採用。」掌握這些關鍵技術的廠商,將在AI供應鏈中占據優勢地位。
第2股力量:資本支出持續擴張
2025年第2季,科技7巨頭資本資出季增達24.6%,這股投資動能正轉化為半導體的實質需求。輝達(Nvidia)甚至與多國電力公司簽約鎖定能源,顯示這場浪潮已超越景氣循環,邁向結構性變革。
第3股力量:寡占格局深化
半導體產業正在形成某種寡占格局。台積電(2330)在先進製程、輝達在AI晶片,艾司摩爾(ASML)的極紫外光(EUV)曝光機更是全球唯一的技術。寡占不只是市占率的集中,更是技術、資本、生態系統的全面綁定。
哪些企業真正受益於這場轉變?答案指向擁有結構性優勢的龍頭。沈萬鈞觀察,AI 時代的領先廠商持續領漲,因為客戶更重視技術領先而非分散風險。Ming 也強調,與其押注整個產業週期,不如鎖定台積電這類在製程、資本與生態系上具不可替代性的龍頭,才能在波動加劇的環境中維持穩健報酬。
小循環疊加大循環 長短週期並存的新現實
若從全球半導體出貨金額來看,產業的真正谷底落在 2023 年,而股價最低點則出現在 2022 年底。這段時間差顯示,市場情緒與資金動能通常會領先產業基本面約半年至9個月。從 2023 年底部回推至今,景氣已進入第3年,按照半導體產業慣有的3至4年庫存週期推算,目前確實接近本輪景氣的相對高檔區。
但Ming提出了一個更精準的框架:現在半導體產業同時存在多層週期。傳統的3到4年的庫存調整週期(Mini Cycle),主導著成熟製程與消費性應用的起伏。而當前正處於一個由AI驅動的十年商業週期,類似1990年代網路革命時期。而這個十年商業週期,實際上是一個跨度30年以上的超級週期(Mega Cycle)中的爆發階段,就像個人電腦與行動裝置各自主導的時代,AI 正推動半導體產業進入新一輪的擴張與技術革新週期。
這樣的雙週期結構有效解釋了市場的困惑點:為什麼台積電、輝達可以持續創高,而成熟製程與被動元件廠卻多空交錯?答案是前者搭上了大循環的浪頭,後者仍被小循環的重力牽引。
點此訂閱《Money錢》雜誌2025年11月號查看完整內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理財工具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