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義計畫區是全台豪宅密度最高、高檔百貨商場林立的地段,附近房價每坪200萬元起跳,隨便一間要價上億元。而一街之隔的松德路,生活機能甚至優於松仁路、松勤街,但中古華廈房價僅信義計畫區的二分之一。想要享受信義計畫區的便利,又不想花大錢,這個聚落是行家首選。

▲Linda與先生早已脫離為錢工作的生活,Linda從小對數字很敏感,把投資當興趣,而先生「周董」則喜歡畫畫。
今年52歲、已退休3年的Linda,就是行家中的行家。講究「性價比」的她很早就相中松德路生活圈,入住鋼骨結構、屋齡20年、權狀60坪的大樓,但沒有砸下幾千萬元頭期款「擁有」,反而把錢拿來投資,靠著每年從股市提款而來的數百萬元,除支應每月房租、生活開銷、安排旅遊及提供父母孝養金外,還有餘裕持續累積投資資本。
身價突破9位數
卻只租房不買房
其實如今身價早已突破9位數字的Linda,想搬進一街之隔的豪宅區絕對不難,但,她有個不能妥協的堅持,那就是「花小錢,過好日」的生活哲學。於是她以每月6萬元的租金,住進松德路華廈,享受信義計畫區的便利。而她單獨出門時,多半捨棄保時捷名車,搭最便捷的大眾交通工具;跟朋友聚會,一件Uniqlo、H&M的平價服飾就外出,完全見不著富人的行頭。
這一日採訪,走進Linda美式風格裝潢的11樓華廈,從客廳向外望,印入眼廉的是象山山陵線,陽台上芬芳的綠意則與戶外風景連成一氣,簡單質樸的家具陳設,彰顯了她精打細算、不浪費的性格。而在客廳一隅畫架上的山水油畫,更是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是我老公的興趣。」
Linda的老公比她大1歲,朋友們都喊他「周董」,目前也已處於半退休生活。射手座的周董酷愛戶外運動,「他的個性是不管學什麼都要很到位。」Linda帶點揶揄的語氣說,就好比想學游泳,就把救生員執照當目標;想學瑜珈,一定要練出六塊肌才肯罷休。最近周蕫迷上開船,也許不久後,就能帶著老婆揚帆出海去。
談起太太脫離上班族的1千個日子,周董半開玩笑地說:「以前她幫公司做百億元的財務調度,現在還是『財務長』,只是管的錢少了幾個零。」不過,他話鋒一轉正經八百的說,從小喜歡數字的Linda,退休後習慣從生活尋找投資標的,因此找到成就感來源。
現在,他們夫妻倆每年平均出國旅遊2、3次,相較過往「早8晚8」的日子,存摺上雖少了數百萬元年薪的數字打印,卻多了一份用錢也買不到的「心的自由」,而這份悠然,無價!
能夠提早10年不為五斗米折腰,並非Linda特別受到上天的眷顧,尤其是她能從一個只有專科畢業的小會計,晉升到外商公司財務長大位,還能在50歲的人生巔峰急流湧退,憑藉的絕對不是只有「做到最好」4個字。

認真捧好每一個飯碗
小會計到外商財務長大位
出生於基隆,爸爸是港口碼頭工人,一份薪水要養6個兄弟姐妹,排行老三的Linda有空就打工,而平均1周做5份計時工,也不過只能賺500元零用錢補貼家用。「一次我把打工賺的錢交給媽媽,媽媽馬上說:以後拿到薪水,一部分放信封袋,剩下的要拿來跟會。」母親的一席話,讓Linda身上的理財因子開始流竄。
其實高職畢業後,Linda的第一份工作雖然順利地在船務公司擔任收款員,但起薪只有5400元,付完弟妺的學費就沒了!談起這段往事,她的語氣沒有任何埋怨,甚至樂觀地用「要緊抱飯碗,否則弟妹可能沒書唸」的正向力量思考,對老闆交辦的事絲亳不敢怠慢。而這樣的信念,也是來自於不識字媽媽的以身作則,「媽媽要我們珍惜每一份得來不易的工作。」
現在Linda仍秉持這3道關卡來篩選好股,但把較多的時間花在觀察生活中的趨勢變化。譬如去年到土耳其旅遊,認識在豐泰(9910)擔任高階主管的團員,當她發現豐泰營收8成來自Nike,獲利模式穩定,確認財務後,70多元買進,150多元脫手,一次出手就把旅費賺回來。
另一檔讓她站在浪頭的好股是:宏捷科(8086),因為看好未來5年物聯網、車聯網及機器人等長期趨勢,加上砷化鎵晶圓代工供不應求,60多元買進,最高時賺了快1倍。
觀察美股找趨勢
只賺成長股主升段
隨著年齡與心境的改變,並且財富也已經累積到一定的水位,現在的Linda不再追求絕對成長,而是期待資產慢慢長大。看好
某一產業或股票,她會觀察6個月~1年,先買1、2張試水溫,等到出現股價被錯殺或對產業掌握度更高時,再伺機加碼。不跟股票談戀愛的她,平均每年若賺到5成左右,就會先賣出一半拿回本金,讓自己立於不敗。

但如何比別人更早發掘趨勢?Linda認為從「美股」著手最快!「因為我也是看了美股,投資才更得心應手。」這個好習慣的起源,竟然是因為2008年金融海嘯資產縮水4成而來。當時為了提高對市場的掌握度,Linda每晚花半小時觀察美股,了解指數位置、類股漲跌的變動。一旦發現強勢股,她會回台灣找相對應的台股,若買不到台股,再想辦法買對應的基金。

賺5成先賣出一半
不讓金錢綑綁情緒
海嘯後,Linda體會到資產配置的重要,她把資金轉入債券基金及買養老險,當成退休的老本,並且將股票與基金占比降到總資產的三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下半年,當她發現美國、歐洲、日本股市都已大漲一回,只有中國不動如山,她把3成的固定收益比重降至2成,把資金挪移至中國市場,以定期定額的方式買進3檔中國股票基金,每檔基金每月扣款3次,每次1萬元。
好不容易等到年初,基金報酬負轉正時,除了單筆加碼之外,還每月增加扣款次數達6次,很快地報酬率飆到5~8成,現在她已把成本贖回,並降低扣款金額與次數,等待下一波獲利的到來。
19歲時賺錢是為了付弟妹學費,50歲賺錢是找到興趣與成就感。從Linda說話的眼神可以看出,對於金錢,她早已不存在惶惶不安的情緒;相反的,現在她正在享受支配金錢所帶來的怡然,而這種身心靈富足的境界,完全來自一路走來的正確理財觀及投資耕耘。
延伸閱讀︰
>>學習「隱富一族」9大致富信念
>>30歲捨百萬年薪從25萬元創業,楊智斌用堅持力翻轉歸零人生
>>鄭哲昇用失敗力3度挑戰上億財富
(文章未完,請登入繼續觀看)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