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社群網紅看似光鮮,背後卻須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代價及努力。30節約男子透過本文分享他是如何從低薪上班族轉戰自媒體,達到月收10萬元的歷程,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我在31歲時離開待了兩年多的公司,雖然薪資只有3萬多元,但能夠準時上下班,且職場氛圍安逸,制度也算完善,我以為會繼續再待個幾年,畢竟人一旦熟悉環境,又卡在30歲這個階段,很容易瞻前顧後想很多。 想離職的主因是收入太低,基本上都拿來還債、支付生活開銷,完全無法規劃未來的娛樂,甚至是退休金;其次則是因收入少導致工作缺乏動力,沒有一個明顯誘因促使我去努力付出,且工作內容經過2、3年就會開始重複,讓我覺得人生好無聊! 而不想離職的原因則是債務纏身,離職就沒錢支付;另一點則是工作10多年,我依然領著接近最低薪資的月薪,不禁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太差,我還找得到工作嗎?會不會到下一個職場無法適應,結果又陷入找工作的痛苦輪迴呢?   經營斜槓事業 得先穩固本業收入 讓我當機立斷選擇離職的原因非常簡單,我身體累了。 搬到新家後我的通勤時間直接拉升1倍,每天來回要花2個小時搭公車轉捷運,擠上擁擠的車廂一向是我討厭的事。我每天都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為自由工作者,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工作,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自媒體是實現我夢想的一大助力。以前曾在下班後接過平面設計案,但老實說賺得很少,且上下班做相同的事情真的會膩,於是我把注意力轉移到 Instagram 上,當然錢沒那麼好賺,第一年我是零收入的狀態,我的債務仍是由本業收入來支付。我認為斜槓的第一步是穩固本業收入,下班再去思考能做什麼斜槓事業,一開始絕不裸辭、全職經營,沒有粉絲數就沒有業配來源,絕對很難生存下去。 我經營IG 1年多,粉絲數達到10萬以上,每個月業外收入平均也都有10萬元,遠遠超過我的正職3萬元,我開始思考,如果業外收入能持續超過正職收入3個月以上,那我是不是有機會以此行業為發展呢?於是,我存到了一筆足夠我生活1年的緊急備用金之後,就選擇離職,因為我覺得自己可以提升現有的時間價值,而不僅是在當一個領固定薪資的員工。 30歲轉職一定會遇到很多內在和外在聲音,內在可能像我一樣會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是不是該「穩定」下來;外在則有家人、朋友、伴侶的各種建議,他們時常會認為一份工作好好待著就好,為什麼要一直換來換去? 但工作是自己在做,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別人的建議我通常都當參考,聽聽就好,找到一份真正能讓你產生熱情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事,當然,前提是做每項看似冒險的決定,都得評估風險與為自身的財務負責。   自媒體3大風險 想清楚再投入 自媒體有哪些風險?第一,收入不穩定。我觀察無論是與廠商合作業配、發展個人商品,抑或是提供顧問諮詢服務,其實都無法百分百保證每月會有穩定的收入,這非常仰賴自身的業務開發能力,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你是每個月都要有薪水進帳的人,那自媒體並不適合你。 第二,不夠自律無法經營。日常的紀錄不僅只是紀錄,而是要結合點商業思維,因此無時無刻都得動腦思考如何優化社群品質,這是一項高工時且高強度的工作,能否維持下去是必須考量的風險。 第三,身心可能受創。沒有人按讚、追蹤、留言倒是小事,還有很多人會有意攻擊你,即使你們根本毫無關係也不認識。但網路閒人非常多,經營社群要懂得隔絕負面能量,如果無法消化調適,很容易就陷入低迷情緒中,無法往下個階段邁進。 自媒體的機會呢?這應該就不用多說了,一個素人可以很輕易地藉由一支短影音被看見,如果他本身有專業、技能,且懂得行銷自己,那麼賺錢機會就會非常多,屆時不用主動開發業務,一定也會收到許多商業合作的邀約信件,通常從互惠(不收費,廠商給予商品或服務)開始建立商業關係,再進一步走到收費模式。 全職經營自媒體兩年多了,觀察這幾年社群轉變迅速,對自媒體創作者來說,是種挑戰和樂趣,要想盡辦法被看見,才有機會達成理想的目標。你也想轉戰自媒體嗎?記得評估好上面的風險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30K上班族的翻轉之路!想靠自媒體賺錢?先通過3大考驗

2025/10/01
自媒體 , 斜槓 , 副業 , 網紅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社群網紅看似光鮮,背後卻須付出許多不為人知的代價及努力。30節約男子透過本文分享他是如何從低薪上班族轉戰自媒體,達到月收10萬元的歷程,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我在31歲時離開待了兩年多的公司,雖然薪資只有3萬多元,但能夠準時上下班,且職場氛圍安逸,制度也算完善,我以為會繼續再待個幾年,畢竟人一旦熟悉環境,又卡在30歲這個階段,很容易瞻前顧後想很多。

想離職的主因是收入太低,基本上都拿來還債、支付生活開銷,完全無法規劃未來的娛樂,甚至是退休金;其次則是因收入少導致工作缺乏動力,沒有一個明顯誘因促使我去努力付出,且工作內容經過2、3年就會開始重複,讓我覺得人生好無聊!

而不想離職的原因則是債務纏身,離職就沒錢支付;另一點則是工作10多年,我依然領著接近最低薪資的月薪,不禁會懷疑是不是自己的能力太差,我還找得到工作嗎?會不會到下一個職場無法適應,結果又陷入找工作的痛苦輪迴呢?

 

經營斜槓事業 得先穩固本業收入

讓我當機立斷選擇離職的原因非常簡單,我身體累了。

搬到新家後我的通勤時間直接拉升1倍,每天來回要花2個小時搭公車轉捷運,擠上擁擠的車廂一向是我討厭的事。我每天都告訴自己:我一定要成為自由工作者,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工作,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自媒體是實現我夢想的一大助力。以前曾在下班後接過平面設計案,但老實說賺得很少,且上下班做相同的事情真的會膩,於是我把注意力轉移到 Instagram 上,當然錢沒那麼好賺,第一年我是零收入的狀態,我的債務仍是由本業收入來支付。我認為斜槓的第一步是穩固本業收入,下班再去思考能做什麼斜槓事業,一開始絕不裸辭、全職經營,沒有粉絲數就沒有業配來源,絕對很難生存下去。

我經營IG 1年多,粉絲數達到10萬以上,每個月業外收入平均也都有10萬元,遠遠超過我的正職3萬元,我開始思考,如果業外收入能持續超過正職收入3個月以上,那我是不是有機會以此行業為發展呢?於是,我存到了一筆足夠我生活1年的緊急備用金之後,就選擇離職,因為我覺得自己可以提升現有的時間價值,而不僅是在當一個領固定薪資的員工。

30歲轉職一定會遇到很多內在和外在聲音,內在可能像我一樣會自我懷疑,覺得自己年紀不小了,是不是該「穩定」下來;外在則有家人、朋友、伴侶的各種建議,他們時常會認為一份工作好好待著就好,為什麼要一直換來換去?

但工作是自己在做,箇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別人的建議我通常都當參考,聽聽就好,找到一份真正能讓你產生熱情的工作是最重要的事,當然,前提是做每項看似冒險的決定,都得評估風險與為自身的財務負責。

 

自媒體3大風險 想清楚再投入

自媒體有哪些風險?第一,收入不穩定。我觀察無論是與廠商合作業配、發展個人商品,抑或是提供顧問諮詢服務,其實都無法百分百保證每月會有穩定的收入,這非常仰賴自身的業務開發能力,以及天時地利人和,如果你是每個月都要有薪水進帳的人,那自媒體並不適合你。

第二,不夠自律無法經營。日常的紀錄不僅只是紀錄,而是要結合點商業思維,因此無時無刻都得動腦思考如何優化社群品質,這是一項高工時且高強度的工作,能否維持下去是必須考量的風險。

第三,身心可能受創。沒有人按讚、追蹤、留言倒是小事,還有很多人會有意攻擊你,即使你們根本毫無關係也不認識。但網路閒人非常多,經營社群要懂得隔絕負面能量,如果無法消化調適,很容易就陷入低迷情緒中,無法往下個階段邁進。

自媒體的機會呢?這應該就不用多說了,一個素人可以很輕易地藉由一支短影音被看見,如果他本身有專業、技能,且懂得行銷自己,那麼賺錢機會就會非常多,屆時不用主動開發業務,一定也會收到許多商業合作的邀約信件,通常從互惠(不收費,廠商給予商品或服務)開始建立商業關係,再進一步走到收費模式。

全職經營自媒體兩年多了,觀察這幾年社群轉變迅速,對自媒體創作者來說,是種挑戰和樂趣,要想盡辦法被看見,才有機會達成理想的目標。你也想轉戰自媒體嗎?記得評估好上面的風險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88-40-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簡單記帳APP

2022火速竄起記帳APP

3秒記一筆!迅速找出財務漏洞
介面清爽、無廣告、不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