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債務壓力讓許多人生活喘不過氣。其實,債務並不可怕,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還款策略。本文作者透過個人親身經驗,分享如何走出債務循環,重新掌握財務主導權。   「身上債務太多,每個月扣完債務就沒錢了⋯⋯」很多人的財務困擾是債務不知不覺累積過多,導致薪水都拿去還債,完全無法存錢,深陷在想改變卻無能為力的窘境裡。該怎麼解決債務問題?第一步是先釐清自己有哪些債務,這些債務是否可以慢慢還? 我清楚知道「無債一身輕」的感受,當我還清學貸,和向家人、朋友商借的50萬元時,身上的重擔瞬間得到釋放,生活只需應付日常開銷,不必再從薪水中扣除債務的感覺很美好,可運用的錢變多了,心情自然好。就在我以為近幾年應該不會再有大筆債務纏身,殊不知過沒多久又與家人一起合資買房,身上又背負了30年的房貸。當債務再度悄悄降臨,難道我又得每日鬱鬱寡歡直到還完貸款嗎? 其實不必!像學貸、房貸這種利率偏低的債務,我會把它們當作固定支出,就像繳影音串流平台的費用一樣。當我不再把它解讀為「債務」,內心就會舒坦許多。畢竟這些本來就是必繳的固定開銷,沒必要再往心裡堆積負擔。不過,前提是「利率偏低」才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如果是利率較高的貸款,則建議盡快安排優先償還。   2種還款方式各具優勢 戒掉刷卡衝動守住荷包 還款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雪球法」,從小額負債還起。比如你把債務細項整理出來後,發現其中有一筆金額最小,下個月領到薪水就可以先把它結清。從小債務還到大債務,結清一筆是一筆,這會提升你的還債成就感,逐漸找到還款節奏。 第二種是「雪崩法」,從利息最高的債務還起,能快速針對整體債務狀況作出改善,可大幅節省利息支出。不過相較於雪球法,雪崩法一開始的心理負擔較大,可能無法立即從中獲得還款的成就感。 兩種方式都能有效解決債務問題,但追根究柢,仍要反思為何當初會欠下這筆款項,同時評估自身的還款能力,是否能每月固定拿出這些錢。 我發現最多人遇到的是信用卡債問題。網路購物缺乏實質「痛感」,非常容易超支,總是要等到下個月收到帳單才驚覺怎麼花這麼多錢!我月薪只有3.3萬元時的做法偏極端卻有效,那就是「不用信用卡消費」。 很多網友罵我傻,他們說:「用信用卡消費可以賺回饋,這樣比較省錢啊!」但對於當時不會分辨「需要」和「想要」的我來說,每一筆消費都是「需要」,我喜歡花錢當下帶來的滿足感,刷信用卡又很方便,一不小心就落入負債陷阱而不自覺,每個月都在分期付款還債。 停用信用卡可以協助我看清自己真實的經濟能力。有時確實會「鬼遮眼」,認為自己有能力負擔這些費用,不過當我用「信封法」將收入依用途分門別類歸納後,才驚覺每月可運用的資金少之又少。不刷卡與使用信封法規劃支出,得以有效降低債務的產生。   低利債務不急還 活用本金加速資產累積 我很推崇「低利息債務慢慢還,不急著一次大筆還清」的理念。對於已經懂得如何分配收入和投資的我來說,手上若保留一部分本金,就能更有效地運用,例如投資股票、ETF 等,先投入存股行列,才有機會隨市場成長而累積資產;如果把資金一次拿去結清低利債務,可能又得從零開始慢慢存錢。 「無債一身輕」?現在的我已不再這樣認為。以前我認為借貸是沒錢的人不得不的選擇,開始投資理財後才驚覺那是有錢人最喜歡做的事。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有錢人懂得運用槓桿投資累積財富,所以債務並沒有想像中可怕,一切端看自己如何解讀,以及是否理解背後邏輯。 如今我全職經營自媒體,月收入比過去高,但我依舊沒有急著還清房貸。因為當我轉念把房貸當成「訂閱制扣款」,內心確實輕鬆許多!而且在經歷過以往的亂消費與借貸後,我現在會先釐清借貸目的、負債利率、每月還款金額與年限,再評估自身經濟能力及存款是否能應付突發狀況後才去借錢。千萬不要只看眼前狀況,像是輕忽房貸寬限期後的月還款金額,這將引發很大的財務危機! 債務仍是你巨大的壓力來源嗎?不妨試試上述的還債方法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債務不是絆腳石 用對方法反能累積財富!2招把好債變成財務槓桿

2025/10/30
債務 , 信用卡 , 理財 , 財務規劃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債務壓力讓許多人生活喘不過氣。其實,債務並不可怕,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還款策略。本文作者透過個人親身經驗,分享如何走出債務循環,重新掌握財務主導權。

 

「身上債務太多,每個月扣完債務就沒錢了⋯⋯」很多人的財務困擾是債務不知不覺累積過多,導致薪水都拿去還債,完全無法存錢,深陷在想改變卻無能為力的窘境裡。該怎麼解決債務問題?第一步是先釐清自己有哪些債務,這些債務是否可以慢慢還?

我清楚知道「無債一身輕」的感受,當我還清學貸,和向家人、朋友商借的50萬元時,身上的重擔瞬間得到釋放,生活只需應付日常開銷,不必再從薪水中扣除債務的感覺很美好,可運用的錢變多了,心情自然好。就在我以為近幾年應該不會再有大筆債務纏身,殊不知過沒多久又與家人一起合資買房,身上又背負了30年的房貸。當債務再度悄悄降臨,難道我又得每日鬱鬱寡歡直到還完貸款嗎?

其實不必!像學貸、房貸這種利率偏低的債務,我會把它們當作固定支出,就像繳影音串流平台的費用一樣。當我不再把它解讀為「債務」,內心就會舒坦許多。畢竟這些本來就是必繳的固定開銷,沒必要再往心裡堆積負擔。不過,前提是「利率偏低」才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如果是利率較高的貸款,則建議盡快安排優先償還。

 

2種還款方式各具優勢 戒掉刷卡衝動守住荷包

還款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雪球法」,從小額負債還起。比如你把債務細項整理出來後,發現其中有一筆金額最小,下個月領到薪水就可以先把它結清。從小債務還到大債務,結清一筆是一筆,這會提升你的還債成就感,逐漸找到還款節奏。

第二種是「雪崩法」,從利息最高的債務還起,能快速針對整體債務狀況作出改善,可大幅節省利息支出。不過相較於雪球法,雪崩法一開始的心理負擔較大,可能無法立即從中獲得還款的成就感。

兩種方式都能有效解決債務問題,但追根究柢,仍要反思為何當初會欠下這筆款項,同時評估自身的還款能力,是否能每月固定拿出這些錢。

我發現最多人遇到的是信用卡債問題。網路購物缺乏實質「痛感」,非常容易超支,總是要等到下個月收到帳單才驚覺怎麼花這麼多錢!我月薪只有3.3萬元時的做法偏極端卻有效,那就是「不用信用卡消費」。

很多網友罵我傻,他們說:「用信用卡消費可以賺回饋,這樣比較省錢啊!」但對於當時不會分辨「需要」和「想要」的我來說,每一筆消費都是「需要」,我喜歡花錢當下帶來的滿足感,刷信用卡又很方便,一不小心就落入負債陷阱而不自覺,每個月都在分期付款還債。

停用信用卡可以協助我看清自己真實的經濟能力。有時確實會「鬼遮眼」,認為自己有能力負擔這些費用,不過當我用「信封法」將收入依用途分門別類歸納後,才驚覺每月可運用的資金少之又少。不刷卡與使用信封法規劃支出,得以有效降低債務的產生。

 

低利債務不急還 活用本金加速資產累積

我很推崇「低利息債務慢慢還,不急著一次大筆還清」的理念。對於已經懂得如何分配收入和投資的我來說,手上若保留一部分本金,就能更有效地運用,例如投資股票、ETF 等,先投入存股行列,才有機會隨市場成長而累積資產;如果把資金一次拿去結清低利債務,可能又得從零開始慢慢存錢。

「無債一身輕」?現在的我已不再這樣認為。以前我認為借貸是沒錢的人不得不的選擇,開始投資理財後才驚覺那是有錢人最喜歡做的事。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有錢人懂得運用槓桿投資累積財富,所以債務並沒有想像中可怕,一切端看自己如何解讀,以及是否理解背後邏輯。

如今我全職經營自媒體,月收入比過去高,但我依舊沒有急著還清房貸。因為當我轉念把房貸當成「訂閱制扣款」,內心確實輕鬆許多!而且在經歷過以往的亂消費與借貸後,我現在會先釐清借貸目的、負債利率、每月還款金額與年限,再評估自身經濟能力及存款是否能應付突發狀況後才去借錢。千萬不要只看眼前狀況,像是輕忽房貸寬限期後的月還款金額,這將引發很大的財務危機!

債務仍是你巨大的壓力來源嗎?不妨試試上述的還債方法吧!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88-40-bnmoney-640x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