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美國、中東企業相繼宣布千億美元等級的AI投資計畫,驅動AI伺服器升級潮,連帶提升散熱與供電需求,台廠供應鏈可望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   自從2023年初ChatGPT爆紅以來,AI浪潮已延續了超過兩年,在美國資料中心大廠因地緣政治衝突的干擾而逐步採取較保守的資本支出策略、且大多數類股都上漲動輒超過50%的影響下,導致今年前幾個月AI類股明顯熄火。然而,隨著川普今(2025)年5月中東行取得豐碩的成果,AI市況又開始出現新的契機。 為了因應美國高達36兆美元的債務壓力,川普不斷地透過關稅等手段向其他國家施壓,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而言,透過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以換取談判籌碼是最簡單也最可行的方式之一。 中東國家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最高,達到1.4兆美元,而沙烏地阿拉伯也計畫針對AI領域投資6,000億美元。   AI伺服器功耗提升 散熱與供電成決勝關鍵 此外,美國大企業對AI的投資力量也不容小覷。為了換取川普對關稅的讓步,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都先後祭出針對AI領域投資5,000億美元的計畫,而OpenAI、甲骨文(Oracle)和軟銀(SoftBank)等企業也共同訂定投資金額達5,000億美元的Stargate AI計畫,預計將為AI領域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 從產業面與台灣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目前AI技術發展的瓶頸仍在於散熱與供電。為了因應資料運算與傳輸量變大的需求,AI晶片效能大幅升級,但這也導致伺服器功耗提升,除了運作時的熱能難以即時排出,高溫也會讓內部零組件的使用壽命縮短,使供電狀況更不穩定。 在技術難度提升與市場規模變大的帶動下,今年台灣Computex展吸引不少美國大廠參展,除了秀出自家的GB200/GB300機櫃,也都有展示液冷散熱與供電的技術能力,顯示這2者必然是下一代AI產品的決勝關鍵。 目前除了傳統生產散熱零組件的廠商,其實組裝廠和電源供應商也都逐步取得液冷散熱的技術能力,透過垂直整合的方式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價值。附表統整AI散熱和電源相關的概念股,並從中挑出3家技術能力領先且營運具成長性的公司,分別是雙鴻(3324)、高力(8996)和鴻海(2317)。   雙鴻 液冷散熱產品放量 雙鴻成立於1988年,公司早期業務以筆電繪圖卡、主機的氣冷散熱與模組為主,2012年購買IBM液冷技術後才進入液冷散熱領域,並將產品應用延伸至伺服器。目前泰國廠第一條水冷板自動產線已布建完成,單月最大產能可達10萬片,2025下半年進入量產階段。 隨著GB200生產逐步轉順,雙鴻客戶包含美超微(Supermicro)與甲骨文均對AI業務給予正面展望,雙鴻水冷板與分歧管出貨量也可望跟著逐季拉升。目前液冷散熱產品占雙鴻營收比重已達20%以上之水準,下半年隨GB200放量與GB300開始出貨,有助液冷散熱營收比重提升至30%以上。 技術面可看到近期雙鴻股價站穩各期均線之上,短線上因面臨前波大量套牢賣壓,有向下回測季線的可能性,屆時可待股價守穩後再進場。   高力 坐享散熱與電源商機 高力成立於1970年,早期業務為金屬熱處理加工,後來因應客戶需求而開始切入熱處理及銅銲等領域,並成功開發無塵式鋼製架地板及板式冷凍空氣乾燥機,成為全球前5大板式熱交換器供應商。另外,公司也有生產燃料電池,應用於各項電子產品與汽車,是美國大廠Bloom Energy hotbox的主要供應商。 高力液冷產品的客戶主要是美超微,有出貨分歧管、CDU與Sidecar等,受惠美超微對今年下半年出貨量設定翻倍的目標,使高力液冷散熱產品的營收占比也可望提升至35%以上。另外,為了滿足AI資料中心對用電量急遽攀升的需求,Bloom Energy的燃料電池出貨量也可望年增20%以上,使高力整體營運擁有多元成長性。 技術面可看到目前高力股價逐步向半年線靠攏,短線上下方有月線和季線作為支撐,使下檔風險相對較低,可適時把握布局機會。   鴻海 AI營收邁向千億 鴻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市占率超過40%。目前鴻海營收組成大多仍來自手機應用,其次則為伺服器、電腦與汽車等。鴻海優勢在於產品線與全球布局相對完整,在地緣政治衝突下具有較佳的在地化生產和接單能力。 今年第1季雖然受到電纜盒供應量不足與良率過低的影響,導致GB200單季出貨櫃數僅約300櫃,但5月後隨料況與生產狀況轉佳,單月出貨量已可達1,000櫃以上,貢獻鴻海單月營收近1,000億元。除了伺服器業務,鴻海目前也因應蘋果需求拉升印度廠區的iPhone產能,預計全年產量將提升至少20%,營收貢獻可望較2024年成長至少5%。 技術面可看到目前鴻海股價維持在月線之上,短線上因量能較為疲弱,缺乏向上攻克半年線的動能,後續若有回測並打出第2支腳可再把握低接機會。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中東砸兆元驅動AI升級潮!3檔台廠搶攻散熱電源缺口

2025/08/15
AI伺服器 , 液冷散熱 , 電源 , 中東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美國、中東企業相繼宣布千億美元等級的AI投資計畫,驅動AI伺服器升級潮,連帶提升散熱與供電需求,台廠供應鏈可望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

 

自從2023年初ChatGPT爆紅以來,AI浪潮已延續了超過兩年,在美國資料中心大廠因地緣政治衝突的干擾而逐步採取較保守的資本支出策略、且大多數類股都上漲動輒超過50%的影響下,導致今年前幾個月AI類股明顯熄火。然而,隨著川普今(2025)年5月中東行取得豐碩的成果,AI市況又開始出現新的契機。

為了因應美國高達36兆美元的債務壓力,川普不斷地透過關稅等手段向其他國家施壓,對於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而言,透過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以換取談判籌碼是最簡單也最可行的方式之一。

中東國家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AE)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最高,達到1.4兆美元,而沙烏地阿拉伯也計畫針對AI領域投資6,000億美元。

 

AI伺服器功耗提升 散熱與供電成決勝關鍵

此外,美國大企業對AI的投資力量也不容小覷。為了換取川普對關稅的讓步,輝達(Nvidia)和蘋果(Apple)都先後祭出針對AI領域投資5,000億美元的計畫,而OpenAI、甲骨文(Oracle)和軟銀(SoftBank)等企業也共同訂定投資金額達5,000億美元的Stargate AI計畫,預計將為AI領域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機會。

從產業面與台灣供應鏈的角度來看,目前AI技術發展的瓶頸仍在於散熱與供電。為了因應資料運算與傳輸量變大的需求,AI晶片效能大幅升級,但這也導致伺服器功耗提升,除了運作時的熱能難以即時排出,高溫也會讓內部零組件的使用壽命縮短,使供電狀況更不穩定。

在技術難度提升與市場規模變大的帶動下,今年台灣Computex展吸引不少美國大廠參展,除了秀出自家的GB200/GB300機櫃,也都有展示液冷散熱與供電的技術能力,顯示這2者必然是下一代AI產品的決勝關鍵。

目前除了傳統生產散熱零組件的廠商,其實組裝廠和電源供應商也都逐步取得液冷散熱的技術能力,透過垂直整合的方式以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價值。附表統整AI散熱和電源相關的概念股,並從中挑出3家技術能力領先且營運具成長性的公司,分別是雙鴻(3324)、高力(8996)和鴻海(2317)。

20250716-056-1.png

 

雙鴻 液冷散熱產品放量

雙鴻成立於1988年,公司早期業務以筆電繪圖卡、主機的氣冷散熱與模組為主,2012年購買IBM液冷技術後才進入液冷散熱領域,並將產品應用延伸至伺服器。目前泰國廠第一條水冷板自動產線已布建完成,單月最大產能可達10萬片,2025下半年進入量產階段。

隨著GB200生產逐步轉順,雙鴻客戶包含美超微(Supermicro)與甲骨文均對AI業務給予正面展望,雙鴻水冷板與分歧管出貨量也可望跟著逐季拉升。目前液冷散熱產品占雙鴻營收比重已達20%以上之水準,下半年隨GB200放量與GB300開始出貨,有助液冷散熱營收比重提升至30%以上。

技術面可看到近期雙鴻股價站穩各期均線之上,短線上因面臨前波大量套牢賣壓,有向下回測季線的可能性,屆時可待股價守穩後再進場。

20250716-056-2.png

 

高力 坐享散熱與電源商機

高力成立於1970年,早期業務為金屬熱處理加工,後來因應客戶需求而開始切入熱處理及銅銲等領域,並成功開發無塵式鋼製架地板及板式冷凍空氣乾燥機,成為全球前5大板式熱交換器供應商。另外,公司也有生產燃料電池,應用於各項電子產品與汽車,是美國大廠Bloom Energy hotbox的主要供應商。

高力液冷產品的客戶主要是美超微,有出貨分歧管、CDU與Sidecar等,受惠美超微對今年下半年出貨量設定翻倍的目標,使高力液冷散熱產品的營收占比也可望提升至35%以上。另外,為了滿足AI資料中心對用電量急遽攀升的需求,Bloom Energy的燃料電池出貨量也可望年增20%以上,使高力整體營運擁有多元成長性。

技術面可看到目前高力股價逐步向半年線靠攏,短線上下方有月線和季線作為支撐,使下檔風險相對較低,可適時把握布局機會。

20250716-057-1.png

 

鴻海 AI營收邁向千億

鴻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市占率超過40%。目前鴻海營收組成大多仍來自手機應用,其次則為伺服器、電腦與汽車等。鴻海優勢在於產品線與全球布局相對完整,在地緣政治衝突下具有較佳的在地化生產和接單能力。

今年第1季雖然受到電纜盒供應量不足與良率過低的影響,導致GB200單季出貨櫃數僅約300櫃,但5月後隨料況與生產狀況轉佳,單月出貨量已可達1,000櫃以上,貢獻鴻海單月營收近1,000億元。除了伺服器業務,鴻海目前也因應蘋果需求拉升印度廠區的iPhone產能,預計全年產量將提升至少20%,營收貢獻可望較2024年成長至少5%。

技術面可看到目前鴻海股價維持在月線之上,短線上因量能較為疲弱,缺乏向上攻克半年線的動能,後續若有回測並打出第2支腳可再把握低接機會。

20250716-057-2.png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7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moneybnmoney640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