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保險獎 精選頻道 購物車(0) 序號開通 影音課程 登入/註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投資不光只是買進標的,還要懂得對抗風險,而分散投資就是最好的策略。不是多買幾檔股票就算分散投資,還需考量不同產業、國家和資產類別的配置,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   上一期我們談到指數化投資的重點之一是「廣泛分散」,所以這個月我們來聊聊一般投資人該怎麼做到分散投資。 先講投資應該要集中還是分散。分散投資雖然可以分散風險,但一樣會導致報酬下降。所以有很多人會考慮減少投資組合中的持股數量。我並不排斥集中投資這件事,但我反對毫無根據或是在薄弱的認知基礎上進行集中投資。 比如聽新聞播報說某某分析師看好某家科技公司未來營收,然後在自己沒有充分驗證下就決定讓這家公司的股票占投資組合一半。或是因為聽到市場上有哪位股神進場,所以也決定跟著衝一波。這樣的「集中」完全就是賭運氣,根本不算投資。   分散產業、國家與類別 避開市場下跌風險 巴菲特決定投資一家公司前都會做大量的調查及分析,但依然無法避開投資地雷。一般散戶只是看看社群媒體上的發文就決定要跟單重押,想想真的很不可思議。 但只要多買幾家公司的股票就算是分散投資嗎?比如說,投資組合中台積電(2330)及聯發科(2454)各占20%,另外60%持股也大多是科技類股,這樣可以說是分散風險嗎?不,這樣依然算集中投資在科技產業上。當科技產業開始出現衰退,投資人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所以講到分散投資,首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因為錯誤決策而導致投資報酬受到嚴重損害。只投資單一家公司可能會讓你大賺,但也可能大賠。那多買幾家公司就能避開大賠了嗎?我們還需要分開買不同產業。例如既投資科技類股,也持有金融、營建、電信、食品、農業類股……等。 但如果都只投資單一國家的股市,也有可能會遇到像日本股市失落20年的窘境,所以還需要分散投資到不同國家。 那就算買進全世界的股票了,就不會遇到大跌嗎?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期間,全球股市無一倖免地重跌。當發生這種「系統性風險」時,就算分散投資到全球股市,依然會產生近50%的下跌。所以除了在股票標的上要分散,也該思考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中。   股8債2配置 遇風險績效相對穩健 從歷史回測來看,2008年6月開始將資金百分之百地投資在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美股代號VT),對比拿出20%資金買進iShares 3至7年期美國公債ETF(美股代號IEI),其他80%一樣買進VT的股債配置組合。 結果這個股8債2的簡單投資組合,可以一直贏過100% All in全球股市的選擇。直到2017年7月才被全股票的投資組合超越(見下圖)。 所以分散投資到不同資產類別是有其意義存在。另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到,IEI從金融海嘯到歐債風暴(2008~2010年)期間都是呈現正報酬。 這對散戶有什麼意義?第一個是心理層面。當大多數投資人在股市極度恐慌選擇認賠殺出持股的時候,另外擁有正報酬美國中期公債的投資人在心理上會比較安穩一些,較不容易做出錯誤決策。 第2個是提領需求層面。有需要從投資組合中提領變現的投資人,在股市下跌期間就可以先靠債券部位來支應提領需求。雖然長期下來100%投資在股市會比分散到股債配置組合的報酬來得更高,但如果考量到實際提領需求,100% All in在股市的投資組合遇到市場下跌就不見得適合了。 一般散戶跟專業投資機構的考量點其實不太一致,專業投資機構做的資產配置是著眼在提升投資績效,但我認為一般散戶做資產配置應該著重在「長期持有」及「提領需求」兩大面向。 投資朋友可以思考看看自身需求,以及承擔市場波動能力,再去調整各類資產間的比重。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追求報酬 也要懂得規避風險!分散投資能讓你熬過每次大跌

2025/09/24
分散投資 , 股債配置 , 風險管理 , 資產配置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投資不光只是買進標的,還要懂得對抗風險,而分散投資就是最好的策略。不是多買幾檔股票就算分散投資,還需考量不同產業、國家和資產類別的配置,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

 

上一期我們談到指數化投資的重點之一是「廣泛分散」,所以這個月我們來聊聊一般投資人該怎麼做到分散投資。

先講投資應該要集中還是分散。分散投資雖然可以分散風險,但一樣會導致報酬下降。所以有很多人會考慮減少投資組合中的持股數量。我並不排斥集中投資這件事,但我反對毫無根據或是在薄弱的認知基礎上進行集中投資。

比如聽新聞播報說某某分析師看好某家科技公司未來營收,然後在自己沒有充分驗證下就決定讓這家公司的股票占投資組合一半。或是因為聽到市場上有哪位股神進場,所以也決定跟著衝一波。這樣的「集中」完全就是賭運氣,根本不算投資。

 

分散產業、國家與類別 避開市場下跌風險

巴菲特決定投資一家公司前都會做大量的調查及分析,但依然無法避開投資地雷。一般散戶只是看看社群媒體上的發文就決定要跟單重押,想想真的很不可思議。

但只要多買幾家公司的股票就算是分散投資嗎?比如說,投資組合中台積電(2330)及聯發科(2454)各占20%,另外60%持股也大多是科技類股,這樣可以說是分散風險嗎?不,這樣依然算集中投資在科技產業上。當科技產業開始出現衰退,投資人會受到很大的損害。

所以講到分散投資,首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因為錯誤決策而導致投資報酬受到嚴重損害。只投資單一家公司可能會讓你大賺,但也可能大賠。那多買幾家公司就能避開大賠了嗎?我們還需要分開買不同產業。例如既投資科技類股,也持有金融、營建、電信、食品、農業類股……等。

但如果都只投資單一國家的股市,也有可能會遇到像日本股市失落20年的窘境,所以還需要分散投資到不同國家。

那就算買進全世界的股票了,就不會遇到大跌嗎?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期間,全球股市無一倖免地重跌。當發生這種「系統性風險」時,就算分散投資到全球股市,依然會產生近50%的下跌。所以除了在股票標的上要分散,也該思考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資產類別中。

 

股8債2配置 遇風險績效相對穩健

從歷史回測來看,2008年6月開始將資金百分之百地投資在Vanguard全世界股票ETF(美股代號VT),對比拿出20%資金買進iShares 3至7年期美國公債ETF(美股代號IEI),其他80%一樣買進VT的股債配置組合。

結果這個股8債2的簡單投資組合,可以一直贏過100% All in全球股市的選擇。直到2017年7月才被全股票的投資組合超越(見下圖)。

所以分散投資到不同資產類別是有其意義存在。另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到,IEI從金融海嘯到歐債風暴(2008~2010年)期間都是呈現正報酬。

這對散戶有什麼意義?第一個是心理層面。當大多數投資人在股市極度恐慌選擇認賠殺出持股的時候,另外擁有正報酬美國中期公債的投資人在心理上會比較安穩一些,較不容易做出錯誤決策。

第2個是提領需求層面。有需要從投資組合中提領變現的投資人,在股市下跌期間就可以先靠債券部位來支應提領需求。雖然長期下來100%投資在股市會比分散到股債配置組合的報酬來得更高,但如果考量到實際提領需求,100% All in在股市的投資組合遇到市場下跌就不見得適合了。

一般散戶跟專業投資機構的考量點其實不太一致,專業投資機構做的資產配置是著眼在提升投資績效,但我認為一般散戶做資產配置應該著重在「長期持有」及「提領需求」兩大面向。

投資朋友可以思考看看自身需求,以及承擔市場波動能力,再去調整各類資產間的比重。

20250924-087.png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8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moneybnmoney640250.jpg


理財工具推薦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APP

提供最優質的財經文章、影音

1.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2.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3.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

下載【Money錢 - 理財知識隨身讀】,提前預約財富自由!